【108課綱面面觀二之二】民團撻伐:不教保釣,何來黨外民主運動源起

釣魚台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陳美霞指出,保釣運動的豐富性產生許多保釣文學。圖/寧鳴生攝
釣魚台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陳美霞指出,保釣運動的豐富性產生許多保釣文學。圖/寧鳴生攝

「教科書不教保釣運動,學生也就不會知道保釣文學、鄉土文學論戰、乃至於黨外民主運動的源起!」民間團體和教師指出,由於教科書簡略講述或根本不講釣魚台,1970年代隨著保釣運動而來的文化覺醒,包括鄉土文學論戰、民歌運動、黨外雜誌興起等,也將被這一代人遺忘。

保釣運動,喚起我文化自覺

日前釣魚台教育協會舉辦「無恥、無漁、棄主權:從課綱及教科書揭露我國釣魚台教育危機」座談會,釣教協常務理事陳美霞指出,1960年代冷戰時期美國以反共為名,扶植日本做為維護美國在東亞霸權的最重要堡壘,1970年代美國更擅自將我國釣魚台列嶼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1971年我國退出聯合國,政權陷入合法性危機,而前後發生的釣魚台事件與保釣運動正是該種「自我認同危機」的顯現。

作家楊渡曾指出,正是因為中華民國的自我認同危機並未解決,於是「文化」成為當時自我認同的出路,台灣開始有了雲門舞集要「跳自己的舞」,民歌運動的催生者李雙澤要「唱自己的歌」,文學上則是「鄉土文學」論戰。

陳美霞表示,目前教科書的釣魚台領土教育有「過分簡略」、「棄主權」、「去歷史」、「無漁化/無魚化」、「反中意識形態化」、「知識扁平化」等六大問題。在「去歷史」部分,陳美霞特別指出,目前國中歷史課本談政治民主化過程,完全沒有提到1970年代初的海內外保釣運動;談台灣對外關係時,完全沒有提到1970年代美國為了鞏固其在亞洲的勢力拉攏日本,遂將我國領土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引發海內外留學生的抗議。

區桂芝:北一女學生竟以為保釣是日本的

陳美霞指出,保釣運動在近代史非常重要,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影響也相當巨大,其後的新詩論戰、鄉土文學論戰、民歌運動、黨外、民主運動等,都多多少少、直接間接與保釣運動相關,課本居然完全不談!保釣運動的豐富性讓當時產生了保釣小說名著包括張系國《昨日之怒》、劉大任《浮遊群落》、李雅明《惑》等,但是這些歷史都被去掉。

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北一女教師區桂芝強調,在先天缺陷的108課綱中,主題式的歷史課本完全不見與釣魚台相關討論;公民課本也不見攸關漁民權益的漁權、生存權及探討台灣尊嚴。至於國文課大量的白話文文學作品中,碰上與保釣相關的作品,國文老師幾乎無法介紹作者,因為學生們對影響台灣1970、80年代眾多知識分子的保釣運動都一無所知。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指出,課本不教波瀾壯闊的保釣運動,導致介紹到相關文學作品時都無法說明。圖/寧鳴生攝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指出,課本不教波瀾壯闊的保釣運動,導致介紹到相關文學作品時都無法說明。圖/寧鳴生攝

區桂芝說,像詩人鄭愁予因參加海外保釣運動被列入「黑名單」,長年不得返台,也導致他文學創作中輟很久時間。女作家李黎小說寫得非常好,得到文學獎時卻不敢回台灣領獎,原因也是因為她參加保釣運動。

區桂芝表示,課本不教波瀾壯闊的保釣運動,導致介紹到上述華人作家時都無法說明;學生完全缺乏相關先備知識,甚至在寫「保釣文學」的相關作業時,竟推導出「釣魚台屬於日本」的錯誤結論,令人錯愕、痛心。區桂芝請最「在意」台灣主權與尊嚴的執政黨,告訴我們為什麼?副總統賴清德打算向日本讓渡釣魚台領土與漁權嗎?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