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回歸正常交流軌道  兩岸學人上海對話之啟示 

「美國選舉、管控風險—2024台海戰略推演」18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台灣、北京、南京、上海學者參與,探討美國大選後的美中台關係走向。圖/宋秉忠攝
「美國選舉、管控風險—2024台海戰略推演」18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台灣、北京、南京、上海學者參與,探討美國大選後的美中台關係走向。圖/宋秉忠攝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共軍14日舉行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台灣歌舞昇平,台股穩定上漲,沒有「驚爆13小時」效應;在大陸卻是一片肅殺,涉台專家對兩岸和平發展感到悲觀、退縮,危機意識高漲,強調加強管控風險。兩岸仇恨、敵意螺旋上升,官方管道全面封閉,在敏感關鍵時刻,民間學術界與新聞媒體須承擔起橋樑責任,引導兩岸回歸正常交流軌道。

部分台灣人士認為大陸很不了解台灣,這卻說明了,台灣對大陸可能更陌生。以聯合利劍演習為例,民進黨至今仍不理解北京為何要扭曲賴清德總統所釋出的善意,連國民黨也感到遺憾。而北京則認定,賴清德釋放的是敵意,徹底關上了兩岸對話大門,兩極化認知助長了台海安全形勢全面惡化。

美國總統大選充滿不確定性,全球、區域局勢動盪不安,已趨近臨界點的兩岸緊張關係必須予以有效疏導。在這個背景之下,《上海台灣研究所》、《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與台灣《梅花媒體集團》邀集台北、上海與北京的重量級學者專家,舉行「美國選舉  管控風險—2024台海戰略推演」研討會,希望能為兩岸交流提供正能量。

兩岸學者上海互動  激發交流正能量

只是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兩岸文化、學術界交流互動,現在卻是障礙重重,中共為打擊台獨頒布了《懲治台獨分子22條意見》,民進黨政府的「國安五法」與《反分裂法》令許多學者專家視前往大陸為畏途。賴清德政府上台後變本加厲,國家安全局公然認定:「中共…,透過推辦兩岸交流來降低政治敏感性,藉以潛移默化提高台灣民眾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認同,進而營造有利的反獨、促融、促統條件」,甩鍋中共「認知戰」,所製造的寒蟬效應令人不寒而慄。

除了壓縮台灣學者專家前往大陸交流的意願,民進黨對於大陸學者有意來台也有所保留,最近至少有三個大陸學術機構來台的申請石沉大海,而決策層級超過陸委會,使得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所言,「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或國慶演說強調「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秩序交流對話」淪為政治口號。

剛結束的上海研討會聚焦美國總統選舉、台獨路線、與兩岸融合發展,台灣問題的「風險管控」更是重中之重,雖然部分大陸學者發言強烈、激進,但不可否認反映了中共立場,民進黨政府及綠營若仍以中共認知戰為由,漠視學者專家的警告,繼續挑戰台獨底線,只會加速映證各項預警。

美中共管台灣問題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主要支柱,現在北京意圖擴大主導權與主動權。大陸學者不諱言,過去北京告訴台灣統一的好處,現在轉為警告台獨的壞處;過去爭取台灣贊成,現在迫使台灣接受;他們也一致警告,賴清德在台獨「得寸」,大陸就會在統一「進尺」,加大對台軍演的強度,「得寸進尺」儼然成為中共反制台獨的基調。

《紐約時報》就報導,在5個月內,大陸已針對賴清德進行2大規模演習,而蔡英文總統8年任內只有2次,中共只要認為賴清德有挑釁之意,就會如此因應,運用大規模軍隊與海警的演習將「正常化」。

兩岸關係急劇惡化癥結在於賴清德公開鼓吹「新兩國論」,大陸學者認為,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三段論述,徹底裂解了台海和平現狀的基礎,而中共不可能讓賴清德的最新台獨主張成立,兩岸已沒有妥協、退讓的空間。

賴清德三段論述  裂解兩岸現狀基礎

美國兩岸問題專家卜睿哲與何瑞恩3日才在「布魯金斯研究所」聯合發表報告指出,幾十年來,美中台三方願意擱置台灣主權問題,台海和平得以維持,現在三方對於台灣主權模糊的容忍度都大幅降低,維護現狀成為重大挑戰。由於北京與台北的目標南轅北轍,沒有和解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維持現狀仍是最好道路。言猶在耳,不過半個月時間,台海形勢更加惡化。

聯合利劍-2024B演習結束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就巡視福建,要求建設好兩岸融合示範區,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台灣民眾的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典型兩手策略,對民進黨政府更硬,對台灣民眾更軟。

賴清德總統則於18日慰問演習因應部隊與海巡單位,大談保護國家主權,維護國際航行自由,為兩岸對抗加溫;駐美代表俞大㵢則告訴美國媒體,面對對岸軍事威脅,台灣民眾已經做好了準備,不但無意緩和兩岸情勢,更是提油救火。

在美國及國際社會壓力、中共武力威脅之下,民進黨政府或不會公然主張法理台獨,和平之窗尚未完全關閉,若能回歸一中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仍有可能重返兩岸既有的政治對話基礎,但情況不容樂觀。規畫未來兩岸關係良性發展,民間兩岸學術界與媒體應扮演積極角色,這次上海對話就是值得永續推動的模式。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