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大幅減少教學時數導致學子學力下降,教育團體及教科書編者指出,數理領域國中已經先天不足,高中又被一堆非必修課程占去時間,老師正課都上不完,學生「沒有硬底子,哪來的裡子?」搞得準大一新生暑假期間要補一大堆照說中學就該學過的東西。
大學先修課,逾半補救高中學力
藍天行動聯盟、歷史新三自協會等今(8)日召開記者會檢討108課綱缺失,國中物理教科書編者史耀雄表示,他從國立編譯館時期就一直編物理教科書,當時的教科書極少出現錯誤;之後取消部編版,開放出版社編教科書,他本來樂見其成,結果看到有新編版本每兩頁就出一次錯,品質良莠不齊。
史耀雄表示,108課綱願景非常美好,說要「成就每一個孩子」,大家都鼓掌贊成;又以烹煮食物為例,說要了解食材、要掌握烹煮技巧,還要對食物有感謝的心,但說得天花亂墜,連米都沒有,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時數減少後,大多數學生學力情況變成如何?史耀雄強調,他只談PR10到90的學生,因為學生智力是常態分配,兩端極差和極優的學子不管課綱怎麼改他們都沒有太大差別。
史耀雄說,目前科技業常常喊人才荒,入職後要再教育;再看今年1月學測考完後,大學端5月就幫高三學生開了總共122堂所謂大學先修課,從北到南包括台成清交等大學都有開,開的都是微積分、普通化學、普通物理等課程,這些課不管名詞多美好,至少有一半是補救高中生學力。
目前國中自然學科每周只有3小時,要教物理、化學、生物,學校還要辦一些所謂統整性活動。有人會說讓學生聽聽演講也很棒啊,但問題是這是以削減基礎科目時數為代價,結果學生學力全部弱化。以理化為例,定性定義定律不完整,教育部又要求不要考繁複計算,結果學生計算能力不好。他曾經教過國二學生,算式都列出來了,結果大半天還停在那裡,原來這學生不會九九乘法。這還是20年前,現在只怕更糟。
正課時間聽演講,沒學走就學飛
史耀雄說,高中基本時數都不足,還想要老師變甚麼花樣?台面上好像時數變多,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像自然科看似維持16學分,但有4學分被跨科目主題式課程占去,結果每周物理只剩2小時、化學2小時,正課的時間花在讓學生聽花俏的演講,沒學走就想學飛,聽演講能有甚麼收穫?
國中先天不足,高中時數不足。史耀雄說,高中畢業182學分,但新課綱規定高中3年需開設「多元選修」至少 6學分、「校訂必修」4至8學分、「彈性學習時間」每學期每周2至3節,且「彈性學習時間」不計學分,但3年合計占12至18學分的空間。就是這些合占約 30 學分的課程,吃掉了各科的教學時數。
史耀雄說,教學時數減少是災難,現在學測是考高一課程,那老師還要上高三的課嗎?學生會聽嗎?大學每年5月就開了先修課程,那學生是要上高三老師的課還是大學先修課?
新三自協會王鎮東表示,98課綱數學有超過100個主題、國高中每周有6堂數學課;108課綱說要降低必修,讓學生多元學習、多元創造,時數從每周7小時幾乎減半變成4小時,學生能力低落。歐洲和馬來西亞都已經實驗過跨科學習,結果都失敗了,台灣卻還是把別人失敗的經驗拿來做,而且是很蠻橫地做。去年有學生團體提出「弭平課本跟考試的鴻溝」、「拒絕學習歷程的軍備競賽」、「正視城鄉差距」、「勿造成階級差異」及「建立教育方向」等五大訴求,但是教育部置之不理。
解決之道,增加必修學分+延後學測
王鎮東坦言,兒子當年讀北市明星高中,當時的「探究與實作」用了3個月去研究醬油釀造過程,結果一事無成,最後只能亂抄一通。時數不足造成補習班和私立中學興隆,北市知名的私立中學有每年請頂大教授去講面試重點,北一女、建中都沒有這種資源,結果該私中當年錄取台大醫學系比建中還多,而弱勢偏鄉學生只能望課本興嘆,這樣公平嗎?
王鎮東說,解決之道就是調整國高中學分數,回到98課綱,增加必修學分、降低選修學分,以恢復學習氛圍;他也強烈建議,高中恢復先考後招,完整教完高三下學期,等到5月下旬再考學測;以及考試恢復百分制,不要用級分制,以免造成高分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