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升級plus 大陸年輕人為何愛上微專業?

不少大陸年輕人又瞄上高校開設的微專業。圖/取自華東師大官方網站
不少大陸年輕人又瞄上高校開設的微專業。圖/取自華東師大官方網站

去年起,大陸年輕人流行扎堆上夜校,而最近,不少大陸年輕人又瞄上高校(大學)開設的「微專業」(mini-major)。 

「微專業」不同於輔修專業(minor degree),是指在大學本科專業目錄之外,圍繞大陸時興的新職業,以職業能力和素養培育為目標設定的專業。 

「小而精」是「微專業」的顯著特點。一個「微專業」一般有5至10門核心課程,同時聚焦小切口或交叉學科,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新興產業。 

面對數位化浪潮,有大陸高校上新數位文化傳播、數位產品開發等「微專業」;當環境保護與人文地理等交叉行業成為風口,培養自然養育師的專業也出現在「微專業」名單中。 

近期,清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大陸一線城市高校相繼上新「微專業」,名額均被一搶而空。9月底,北京林業大學開設的大陸首個自然教育「微專業」迎來首批新生,其中,年輕上班族成為課堂主力。在該專業班級的54人中,35名來自校外。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但大多與自然養育師等新職業有關。 

大陸教育專家稱,「微專業」的「微」無論是從時間要求還是內容安排上,負擔都相對較小,契合了年輕人的工作生活節奏,以及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心理。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王忠君負責自然教育「微專業」授課,他告訴記者,「微專業」能學到最時髦的真本事。同時,報讀門檻基本不限,上課時間相對靈活,一般安排在週末或工作日晚上,因此能吸引到上班族前來充電。 

事實上,大陸「微專業」早已有之。2022年初,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6所高校聯合大陸人工智慧頭部科技企業,聯合推出「AI+X」微專業,其內容和教學方式靈活多元,也為求學者降低了跨界成本。 

「微」在負擔小,「專業」在養成「真本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郭華認為,大陸的「微專業」指向最新的社會熱點和市場需求,同時令高校內外的社會環境對接更加流暢和緊密。 

2023年11月,華東師範大學開放學院家庭教育「微專業」首期開班,並同步面向社會直播,以期治癒家長的養娃焦慮。郭華說,這些嘗試更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不僅對在校學生的職業規劃有幫助,也與職場人士的工作生活需求目標相吻合。 

不過,一些「微專業」的開設也在大陸引發爭議。比如,西南大學開設公務員「微專業」,以及圍繞「微專業」的課程設定,曾一度引發社會熱議。 

有分析稱,大陸為建成教育強國,有意加速學科交叉融合,並面向全社會培養複合型人才,這也成為大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 

知識更新、技術迭代太快,終身學習正成為社會共識。王忠君認為,無論是夜校熱,還「微專業」是熱,都是年輕人提升個人能力的積極嘗試,也包含他們對生活的期待。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教育「微專業」課程現場。 (圖/受訪者提供)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教育「微專業」課程現場。 (圖/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