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員林市一名16歲的高二女學生,因連續多天高燒不退和上吐下瀉,送醫治療後不見好轉,經轉診部立彰化醫院透過糞便進行多病原核酸檢(PCR)檢驗後,才發現確診沙波病毒,住院近兩周才痊癒返家。對此,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表示,目前沙波病毒還沒疫苗可以施打,只能從飲食和勤洗手方面做好防範。
一名高二女學生,十多天前突然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每日嘔吐次數高達7、8次,就連喝水也會嘔吐,因此前往彰化某醫院掛急診,診斷出腸胃型感冒,但女學生服藥兩天仍不見好轉,甚至不敢喝水而引發泌尿道感染。最後女學生被轉診到部立彰化醫院,經院方採集糞便進行多病原核酸檢(PCR)。才發現確診沙波病毒,便請她住院治療,配合飲食清淡才漸漸康復。
衛福部彰化醫院醫師馬瑞杉指出,上吐下瀉主要是病毒型腸胃炎或細菌型腸胃炎,其中病毒型腸胃炎多為感染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或腺病毒,而沙波病毒相對罕見。據悉,沙波病毒原名為札幌病毒,首見於日本札幌一家托嬰中心集體感染,而台灣地區在2007年北部某大學也發生沙波病毒感染事件。
馬瑞杉表示,沙波病毒與諾羅病毒症狀十分相似,感染者通常會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傳染途徑都基本上是如廁後未洗手,糞便中病毒殘留手上、摸到感染者碰過的物品等,未落實手部清潔就進食等。另外,針對女學生的感染途徑為何,馬瑞杉回應,女學生曾告知護理人員病發前有餵食流浪貓,但是過去並沒有研究顯示貓會感染沙波病毒。
最後馬瑞杉也提醒,目前沙波病毒還沒疫苗可以施打,若家中若有人感染沙波病毒,可用漂白水稀釋消毒,降低家人群聚感染的風險;飲食方面應避免生食,應煮熟再食用。他還提到預防腸胃型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落實手部清潔。
【小辭典】
沙波病毒 (Sapovirus)是一種沒有外殼的,直徑約為41~46 nm大小的單鏈核醣核酸 (RNA) 病毒,屬於杯狀病毒 (Calicivirdae)家族中的一員。其與諾羅病毒同為急性腸胃炎中主要病毒性感染源,在春夏交替時是容易發生感染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