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高消費的陸客 台灣觀光產值掉一半

國政基金會14日舉辦座談會,討論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圖/國政基金會提供
國政基金會14日舉辦座談會,討論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圖/國政基金會提供

疫情解封以來,各國觀光已經逐漸恢復,台灣境外旅客數卻節節落,僅回復到疫情前的6成。業者表示,更重要的是陸客不來台灣造成的隱形損失,因為陸客在台灣待的時間久,1位大陸旅客的產值等於2位日本或韓國旅客,甚至相當於3到5位東南亞旅客的產值;陸客市場消失意味著台灣觀光業復甦的「天花板」自動降低了一半。

國政基金會今天(14日)召開《觀光產業發展瓶頸及解決之道二:國家觀光政策年終檢討》座談會,國民黨立委游顥表示,觀光產業是無煙囪產業,對於好山好水的南投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之前開放陸客來台,帶來南投的一片榮景,但這些年由於關閉陸客,導致相關產業的蕭條,也影響南投的發展。

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表示,新冠疫情後台灣人瘋出國,去年旅遊逆差達4436億元,創歷史新高;去年流失248萬陸客,觀光產值少了約1150億元;此外,去年來台旅客觀光花費86.61億美元,僅疫情前6成,平均每人每日消費180.67美元,也比疫前減少7.78%,主要以購物費下滑32.06%最多。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認為,陸客消費能力高於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旅客,且陸客停留約5至7天,遠超過日韓旅客的3至5天、3至8天,1位大陸旅客的產值等於2位日本或韓國旅客,甚至相當於3位東南亞旅客的產值;台灣觀光市場的半數產值仍仰賴大陸旅客,市場消失意味著台灣觀光業復甦的「天花板」自動降低了一半。

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理事長李銘輝指出,陸客在台消費能力遠高於其他國家,平均每日消費250美元,約是日、韓旅客的2倍,東南亞旅客的5倍;更重要的是,陸客在台停留天數長達8至9天,遠高於南向國家旅客的3到4天;台灣若能恢復陸客市場,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地方發展,也能增加大量就業機會,根據估算,每10名旅客能支撐1個人的工作;目前的「補助導向」的政策效果有限,短期內吸引了部分學生和遊客,但長期可能造成財政負擔,台灣的儲蓄亦會因此耗盡,應該要考量財政永續性。

中華大學觀光學院副教授沈冠亞則認為,台灣的觀光政策和行銷策略應更加精準,並針對旅遊品質及國際化改進;同時,台灣應學習國際成功行銷案例,並善用資源吸引國際遊客,才能提升在全球市場中的影響力。

台灣觀光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柯牧洲指出,目前外國來台旅客人數比預計少100萬,只有新冠疫情前的62%而已,但是民進黨政府還在用地緣政治、地震或其他政治理由為藉口自圓其說;旅行業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與觀光署國際組對接,完全沒有得到政府支持;蔡政府升格觀光署,也成立觀光研訓院,結果觀光振興會報只開會一次就沒有,顯見結構出現問題。

前考選部長董保城強調,陸客的到來不僅能促進台灣經濟發展,還可以通過人員交流有效降低兩岸對立,促進和平穩定;大陸民眾親身來台後,回國會向親友傳遞正面的印象,減少對台灣的偏見,這對兩岸長遠發展非常重要。

世界文化旅遊華商會台灣區文創副會長許傳萍指出,應利用台灣在醫療、醫美及健康產業的專長,也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藉著創新經濟價值及區分旅遊市場,藉著這些專業吸引外籍高齡及高階客群旅客來台。

前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陳善珮副教授指出,政府的觀光入境統計應先將觀光定義清楚,目前是將非觀光客列入,恐導致未來觀光政策的發展有模糊不清的狀況;相關補助方案亦需再檢討,除了觀光署的補助外,僑委會和教育部的補助亦需一併考量,很多東南亞的補助是否有必要?

台灣旅遊發展促進協會張桂銓理事長表示,由目前觀光系所學院招生率創史上最低紀錄可見,大家對相關產業沒有信心;觀光局雖然升格為署,但預算、人力沒有增加,如何做國際宣傳?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副理事長陳靖宜希望盡快開放陸客,另外辦理醫療旅遊簽證時,政府流程跑很慢,呼籲政府能更開放。陳靖宜並強調,觀光客人數750萬人的數字,業者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