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中華民國忘了國父?

國父紀念館全館封閉,恐怕將面臨史博館封閉整修類似的命運。圖/取自文化部官網
國父紀念館全館封閉,恐怕將面臨史博館封閉整修類似的命運。圖/取自文化部官網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但自從2001年實施週休二日後,變成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國人似乎逐漸將它淡忘了。民眾拿著鑄有中山先生肖像的拾圓、伍拾圓硬幣或壹佰圓紙鈔,又或者到某縣市的中山路,十之八九不會想起國父。三年前甚至有作家抱怨,年輕人已經不認識孫中山了。

執政黨面對明年中山先生逝世百年刻意封館?

今年的國父誕辰紀念日,媒體報導只看到國民黨向國父銅像致意,以及民間劇團在前一天於國父紀念館中山文化園區表演「武松打虎」,置入國父誕辰相關劇情。至於中央則未見任何動靜,完全無視《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所規定的,在國父誕辰紀念日,「中央及地方政府分別舉行紀念活動,各機關、團體、學校亦得分別舉行紀念活動」。

執政當局不只冷落了國父,甚至疑似含有敵意。為了進行升級工程,國父紀念館自今年2月26日起閉館整修,預計115年底完工。明年恰逢國父逝世百年,在這節骨眼封館,未免太巧了吧?

世界各大博物館為了讓觀光客正常參觀,多採取一邊開館一邊整修的策略,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閉館。像羅浮宮把地下從三層擴大成五層的過程,也還在繼續營運,盡量不讓訪客感覺到在整修。

國父紀念館是否到非全館封閉不可的地步,似乎還有討論的空間。像往年經常舉辦「三金」(金馬、金鐘、金曲)頒獎典禮的大會堂,是整修重點,它與放置銅像的大廳互不相干。一邊整修大會堂,一邊開放大廳,繼續供民眾參觀,真的辦不到嗎?全館封閉,銅像前整點的禮兵交接儀式也看不到了,怎不讓人懷疑,背後隱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動機?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8年破天荒地封館整修,其必要性就受到質疑,後來開館日又一延再延,重新開放後,更令老台北人大失所望。荷花池沒辦法好好欣賞了;紅牆被玻璃盒擋住;龍谿園遭破壞;最重要的常設展廳放的是人人唾手可得的破羽毛球、藍白拖…處處顯示著對中華文化元素的惡意。

國父紀念館封閉整修至115年 暗玩什麼花樣?

國父紀念館全館封閉,恐怕將面臨史博館封閉整修類似的命運:裡面玩了什麼花樣,一般人不得而知。誰知道兩年後國父紀念館重新開放,會不會重蹈史博館的覆轍,有數不清的「驚奇」等著大家呢?

國父不屬於促轉條例的威權象徵,與老蔣相比,爭議性小得多。綠營痛恨老蔣,並非毫無道理,可是沒必要連國父都不認吧?何況前述《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已經不包含「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了。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國慶大典講了八次中華民國,既然那麼愛中華民國,是不是該拿出點具體的誠意,對國父表示該有的尊重?國父生日這天,就算不想辦紀念活動,至少向他的遺像致意,沒那麼困難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