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一項最新研究示警,從印尼到日本的軍事機場處於數千枚中國飛彈射程內,一旦美中發生衝突,中國對印太地區機場的攻擊將阻礙美國軍機行動。過去總認為只要美國能持續使用日本和關島的軍事基地,就有能力削弱中國的海軍力量,成功保衛台灣。然而,研究指出,這種假設可能缺乏實際數據支持。智庫的研究建議美國應投資相對低成本的無人機,並提升跑道修復能力。
路透報導,華府國防與安全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12日發表這份標題為《飛彈破壞效應:中國飛彈對美國印太空軍基地的威脅》(Cratering Effects: Chinese Missile Threats to US Air Bases in the Indo-Pacific)的研究報告。研究指出,美中面臨衝突時,核心問題在於位於第一島鏈內的基地(涵蓋從印尼延伸到日本的弧形群島,包括南海與東海海域)處於數千枚中國飛彈的射程範圍內,如果中方這些武器專門用於摧毀或癱瘓跑道,可能導致日本的機場關閉至少11.7天,而位於更遠處的關島及太平洋島嶼機場,則可能關閉至少1.7天。報告稱:「實際上,中國可能透過阻止美國利用跑道進行空中加油作業,使美國的作戰行動受更長時間的干擾。」
智庫的報告建議華府,投資大量廉價的無人機及電子戰技術,以增加中國打擊計劃的複雜度;此外,美國還應發展更多可操作於短跑道的載人飛機,並提升跑道修復能力和基地韌性;另外是強化與盟友的合作,讓友好國家更願意開放機場供美國使用。
美國印太司令部未對相關評論請求作出回應;中國國防部亦未回應。
近年來,美軍以「分散作戰」(distributed operations)概念為核心,將兵力部署分散至區域內多個據點。作為「太平洋嚇阻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的一環,華府投入數億美元翻修、升級包括澳洲和美屬馬里亞納群島的天寧島(Tinian)在內的機場設施。
天寧島位於夏威夷西方約6000公里處,二戰時期曾是美軍對日戰略轟炸主要航空基地,投下兩枚原子彈的B-29轟炸機也是自該島起飛,但戰後隨之荒廢。
報告內容指出,空軍還開發了一項名為「跑道損壞快速修復」(Rapid Airfield Damage Recovery,RADR)的計劃,在遭受攻擊後,可立即迅速修復、重啟跑道,確保執行「數千次」出擊任務的能力。美國同時依賴飛彈防禦系統,以維持機場和其他基地的正常運作。例如,美國正計劃為關島建立一個斥資數十億美元的「分層」攔截網路。
一位熟悉印太衝突模擬的前美國空軍後勤官員表示,報告對問題的評估是準確的。該官員認為,RADR與飛彈防禦系統的效能可能高於該報告的預估,並指出,中國的打擊規劃更可能採用多種彈藥混合,而非100%專注於反跑道武器。該匿名官員表示:「雖然我不完全認同具體數字,但我認為分析的方向正確。」
報導稱,「史汀生中心」的報告透過利用Python語言開發一種統計模型,分析了跑道尺寸、中國武器精準度以及美國防禦能力等變數,模擬中國攻擊可能造成的影響。報告作者之一格里科(Kelly Grieco)指出:「過去一年,我越來越常聽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認為,只要美國能利用日本與關島的基地,就能有效擊沉足夠多的中國船艦並保衛台灣。然而,至少在公開資料中,沒有人測試過這些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