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寶/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特約研究員
檢方於今(26)日正式起訴柯文哲,指出柯涉嫌收受賄賂及不法侵佔等罪。未來開庭審理,最後是否如檢方所請,予以重判,不得而知。不過,如果從政治上來看,柯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已告終結,似可確定。尤其是檢方在起訴書上說柯在檢調搜索辦公處所時,仍有撕碎紙條(暗示其犯後的滅證嫌疑),以及柯在覊押偵查期間「其諉言矯飾、犯後態度不佳」,據此法院予以重判的可能性頗高。
民眾黨咬死柯案政治迫害留一口真氣
從政治發展的角度來看,民眾黨或藍綠之外的政治勢力何去何從,仍是值得關注及評估的議題。第一,從檢方起訴書明述柯「諉言矯飾」、「態度不佳」,可見柯的戰略仍是「死不認罪」;這是因為一旦柯及民眾黨「認罪」或「認錯」,民眾黨是「一人黨」:柯就是黨,黨就是柯,柯及民眾黨的信用會破產,白色力量恐灰飛煙滅,從此台灣的第三勢力發展空間可能毫無機會。因此,民眾黨只有咬死柯案是政治迫害及司法追殺,才能勉強留下「一口真氣」,免得武功盡失被「團滅」。所以民眾黨內領導幹部應該深刻體會,如果內部再不團結,大部分的支持者必會士氣低落、軍心渙散,成為泡沫。
第二,每個國家的政黨體系和其國家結構密切相關。例如老牌民主國家英國長期存在兩大黨,是因為在形成現代國家時,社會就存在貴族及平民兩大階級,才有輝格黨(Whig)和托利黨(Tory);輝格就是傾向王室的貴族黨,托利就是新興工業集團,托利黨後來結合資產及小資產階級成為保守黨,輝格則演變成自由黨。但是後來工人階級出現形成工黨,自由黨失去選民支持,成為小黨,二戰後保守黨和工黨輪替執政。
台灣的國家結構也對政黨體系形成有重大影響,在國民黨一黨獨大時期,國民黨的階級基礎是來台時的外省資產階級,本省資產階級及來台軍公教的中產階級,在意識型態上是傾向統一;民進黨原無明顯階級基礎,以台獨意識形態吸引本土資產階級及中下勞動階級,逐漸形成其底層支持群,傾向台獨。因此,從國家社會結構上,第三勢力很難有發展空間,這也是過去新黨、親民黨曾一度輝煌,隨即名存實亡的原因;同理,也是台灣團結聯盟(台聯)、基進黨及時代力量輕易就被綠營覆沒的原因。
民眾黨必須在統獨之間有獨特論述
因此,民眾黨要在沒有柯文哲領軍下,成為第三勢力,關鍵之一是前面所說的「內部團結」,形式上產生新的黨主席,但實質上必須是對外一致的集體領導。立法院八席的團進團出是正確的戰略,但把黨的基礎建立在什麼社會階級上,則是在沒有柯的領導下,迫切需要思考定位的。從政黨統獨意識形態對立下,只有柯P的「兩岸一家親」遠遠不夠,如何在兩岸關係中找出一個能吸引選民的論述,也是當務之急。
從政黨的支持基礎及階級屬性來看,民眾黨支持者可能七成來自傾綠但未必是綠色基本教義派。對賴而言,完全撲殺柯,爭取柯粉的支持者回到綠營,對賴在2028年大選連任絕對是有利的。
台灣的勞工及農民階級始終被質疑沒有階級的自我及自在意識,過去有些人想籌組農民黨、勞工黨或勞動黨都沒有成功。但從柯文哲在北市崛起,黃珊珊在北市、高虹安在竹市、蔡璧如在中市參選所獲得的支持,可見城市獨立選民、城市中、高收入者藍領勞工階級,可能是民眾黨的社會階級結構,可以把他們鑄牢,成為民眾黨的基礎。
民眾黨現在最重要的固然是抓住柯被所謂「迫害」的悲情,爭取支持;但如果沒有深入建構自己政黨的基礎,走向衰敗,也是遲早的事!
◎《梅花新聞網》提醒您:未經判決確定,應推定為無罪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