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鈐專欄】財劃法三讀 民進黨「哭窮戲碼」難掩政治算計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通過後,並不影響中央政府支出。圖/中央社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通過後,並不影響中央政府支出。圖/中央社

鄭正鈐/國民黨立法委員

財劃法修正案三讀通過,民進黨政府將其渲染成「危及中央政府財政」的洪水猛獸。各部會輪番上陣集體哭窮,高喊政策推行恐受影響,甚至搬出「國防與民生受損」的恐嚇話術。然而,這真的是「家中無米」,還是精心上演的「危機劇本」,試圖誤導國人?

這次修法後,推估中央將釋出3,753億元統籌分配稅款,其中營業稅分配比例自40%提升至100%,而所得稅地方分配比例僅微幅增加1%。即便修法後,中央淨收入占比仍高達65%。況且過去8年中央國稅超徵1.8兆元,今年前11月稅收超徵3377億 ,上看5000億,對中央財政衝擊有限,遠非中央所謂的「國防、民生會受影響」。

更甚者,民進黨政府將勞健保、社宅政策、長照、租金補貼和等福利政策當成恐嚇民眾的工具,聲稱修法後這些資源將縮減。然而,這些福利支出來自特種基金、特定用途稅收,屬於保障性收入,並非統籌款範圍,不會受到排擠。

至於其他的福利政策,例如,高中職及私立大學學費補助、育兒津貼等政策,這些補助屬於法定或既定政策預算,也不會被刪減 。

民進黨政府自上而下持續釋放誤導性言論,意在強化中央對地方資源的掌控,使地方政府對中央撥補形成依賴,進而鞏固政治利益分配的既有機制。

自1998年修憲凍省以來,中央與地方財政資源嚴重失衡,75%的財政收入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僅能在剩下的稅收中勉強求生,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資源長期不足,導致區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如同被束縛手腳,動輒需向中央低聲下氣,換來杯水車薪的補助款。

財劃法修法後,六都與16縣市的稅收分配比將從61:39調整為54:46,並納入地方稅收貢獻度,讓財政分配更公平。這是台灣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均衡發展的重大契機,讓地方政府能夠投入更多資源於基礎設施建設。

財劃法修正案的通過,不僅為地方政府賦予更多資源與彈性,也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動能。台灣的發展不能只仰賴六都,必須讓全台各縣市同步邁進,實現真正的區域平衡。中央政府應攜手地方,共同推動全台均衡發展,實現共榮共好。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