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不演了也不裝了,不需要再借中華民國的殼,賴清德總統2025年元旦談話全文使用台灣、中國,一個字也沒提到中華民國。他雖然沒再提「兩國互不隸屬」之新兩國論,但卻反覆強調提高台國防預算,他對兩岸交流沒有任何開創性說法。他的元旦談話對美、對台清晰可見,對於大陸當局未見善意,敵意恨意處處顯現,說是中華民國歷屆總統元旦論述中最強硬的一次也不為過,抗中一路走到底的兩岸關係,可想而知,2025年的兩岸關係並不平靜,沒有善意的開始,豈有平靜的結束?賴政府做好充分準備沒有?
賴清德總統發表上任後2025年首次新年談話,主題為「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他指出,政黨競爭是民主一環,國內政治紛爭,必須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方式解決,才能持續深化民主。從民主延伸出抗中仇中論述與作為。
至於「觀光小兩會」台旅會、海旅會先談判,從大兩會海基海協降到小兩會,顯然並不在意,大陸放寬上海團來台,台也不在意;賴並把真正阻撓兩岸交流的責任推給中國大陸,台灣一點責任都沒有。
對此,首先,賴清德總統對民主陣營輸誠表忠,提出「挺住了威權主義持續不斷的挑戰」,威權主義指的是誰?當然是對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宣戰,把中國擺在威權政體之首。他並強調提出,台灣必須要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的決心;凝聚每一分力量,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建構能夠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也要加強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社會溝通,全民拒絕威脅利誘,共同防止境外勢力的惡意滲透」。這番宣示,無疑替兩岸政策定調,交流不能在威權政體下,那麼這樣的兩岸交流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其次,在經濟方面,賴清德指出,雖然總體經濟表現亮眼,但依然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紅色供應鏈低價傾銷,對台灣產業造成的衝擊」。足見對於紅色供應鏈,台灣是堅定拒絕的;也無怪乎,台灣近年來對美國、日本、歐洲及新南向國家投資大幅提升,已經明顯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顯示台灣確實已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且已經有成果,這是賴政府足以自豪的事。他不斷的強調「台灣要以民主跟世界一起拚經濟」。除了要發揮半導體與AI產業的優勢,鏈結民主國家一起深化民主供應鏈的韌性,也要透過國際合作,不論是在無人機、低軌道衛星、機器人、軍工、安控,或是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等產業,都要掌握前瞻技術,促進多元發展,讓台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也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這些話無疑是告訴川普新總統他的態度,意味著美國必須支持賴所有抗中的成本及確保抗中後的安全。
再者,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是建立在認為美國可以做靠山,因此在元旦談話特別投美所好,將威權意識形態打成主要敵人,期許美國等民主國家能協助台灣加入許多國際組織,以便有更多實力配合對抗威權國家,這算盤打的精,就看這些國家買不買單。
另外,賴清德也並沒有對在野釋放善意,更沒有要妥協讓步,而是表達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權利,可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力量,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足見未來「青鳥黑熊飛出來」是可能選項之一,不惜攤上台灣政治安定成本。
總之,這是一篇對大陸立場強硬及敵意,也沒有對在野陣營表達善意的談話。相對於陳水扁和蔡英文的談話,這意味賴清德無意改善目前緊張的兩岸關係與在野黨關係,只在對美輸誠以換取絕對保護下的兩岸與台灣內部的表態文,關鍵在於美國如何看待?通篇民主鋪陳,但實際做法卻不是如此的情況下,如何團結台灣?把在野黨打成中共協力者,硬把政敵逼到牆角,台灣民主自由變成一言堂,既然賴清德已經下定決心抗中,且在開始元旦談話就清楚表明,那麽2025年的兩岸關係自然就不具期待性,那麽兩岸交不交流其實也不重要了,我們都做好全面備戰的準備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