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賴總統元旦談話提到,今年的文化幣發放,將從16歲下修到13歲,使13到22歲的青少年,都能獲得政府補助,進行藝文體驗。
文化幣的發放遭質疑有政治動機
文化幣係仿效義大利的18app,是該國於2016年專為18歲以上、19歲以下的青年開發的電子消費券,由於趕在義大利憲政改革公投前倉促推出,被普遍認為係賄賂青年的「選舉小費」。我國文化部早在2017年就做過18app的研究,卻拖到2023年,亦即大選前的青年節,才針對18-21歲青年發放文化幣,果然也被質疑有政治動機。
根據統計,2023年文化幣消費在書店及出版業最多,占48.3%,將近一半。難道年輕人特別愛讀書,把大量時間花在逛書店和買書嗎?從社群網站的討論研判,似乎購買教科書、參考書,乃至各式文具、生活用品等非書籍類商品的可能性更高。
在七種文化幣消費類別中,以「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與「文資保存及社區營造場域」最低,都在5%以下,尤其後者敬陪末座。對照政府近年來透過前瞻預算,耗資不下百億於歷史再造現場,實為一大諷刺。
文化幣發放無助於青年深入體驗精緻文化藝術
以上統計,恰恰反映了時下青年在文化方面的消費傾向,且呈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錢給得再多,也不可能促使青年改變習慣而主動體驗更為精緻、更有深度的文化藝術。如今增加了13到16歲的少年族群,他們比青年更缺乏自主意識,在沒有適當引導的情況下,忽然多出一筆錢,想必以吃喝玩樂、放縱自己為首選。平常應付課業已經夠辛苦了,有多少孩子願意到音樂廳耐心聽深奧的音樂,到美術館欣賞難懂的藝術品呢?
早在我國實施文化幣之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就曾打算推動18app,卻遭到近八成民眾反對。泱泱文化大國的國民,怎麼反而不重視文化了?事實上,正因為他們了解文化、愛護文化,才能早早便看穿如此盲目灑錢的弊端,包括圖利特定文化商品,偏重年輕族群而違反社會公平正義等等,這些果然都應驗在台灣。
其實,我國早就有鼓勵青少年參與藝文的措施,像兩廳院及各公立博物館等,學生憑證購票,都享有優惠價。李遠自上任文化部長以來,一再強調兒少文化扎根,以他浸淫藝文多年的經驗,大可好好爬梳既有的相關政策,重新修正、包裝,用最簡單省錢的方式,達到最佳效果。
鼓勵青年參與藝術的根本之道,應該回歸藝術教育。文化幣絕非萬靈丹,尤有甚者,若使用不當,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梅花專論】文化幣不是振興藝文的萬靈丹
配合文化幣擴大發放,屏東演藝廳與藝術館特別推出「青年席位」,至少會有40檔以上節目推行青年席位優惠。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