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致力於到2035年實現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淨零」(net zero),這一目標要求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其電力結構。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管理局(EIA)的數據,2023年,美國的總發電量達到4.22兆千瓦時,其中58.8%依賴化石燃料,如煤炭與天然氣。要達成「淨零」目標,化石燃料發電須被再生能源完全取代,這既是技術挑戰,也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基礎設施革命。然而,增加的電力需求和現有電網的局限性使挑戰愈發複雜。在川普(Donald Trump)預計於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後,他的政策可能進一步改變這一轉型的方向,如何平衡能源需求與環保目標,將是其政府的重要議題之一。
美國電力需求的驟增
根據EIA的預測,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的普及、數據中心的擴張以及氣候變化引致空調需求增加,美國2024年的總電力需求將達到4.093兆千瓦時,同比增加2.3%。而到2035年,總電力需求將進一步攀升至4.494兆千瓦時,較2023年增幅達12.4%。這一成長背後的驅動因素錯綜複雜。
首先,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數據中心用電的急劇增加。這些設施2023年已消耗了全國4%以上的電力,預計到2026年,其耗電量將占全國用電量的6%以上。以OpenAI的ChatGPT-4為例,其訓練過程在100天內耗電超過6.23億千瓦時,是其前代版本的14倍。未來數據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將持續上升,尤其是伴隨生成式AI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這類高能耗模型的普及可能給整個電力系統帶來持久的壓力。
其次,電動汽車(EV)的普及亦成為能源需求成長的重要推動力。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EV正逐漸取代傳統內燃機汽車。隨著充電站基礎設施的完善,每輛EV所需的充電量進一步加劇了電網負荷,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期間,可能導致局部地區的電力供應緊張。
這些需求的疊加效應使得美國不得不快速應對不斷擴大的電力缺口。EIA的長期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新增的電力需求幾乎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消耗量,而這一需求增幅在未來十年內還將持續攀升。
電網發展面臨的障礙
電力網基礎設施的現代化與擴容,是美國再生能源轉型的核心環節。然而,現有電網的設計主要針對集中式火力發電的短距離輸配電需求,無法滿足當前分布式再生能源發電的特性。2023年,美國超過95%的新增發電容量來自再生能源,但有超過一半的計劃項目因電網接入延遲而被推遲。這一問題直接反映出美國電網發展滯後所帶來的系統性瓶頸。
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如風力和太陽能,往往建設於偏遠地區,這使得電力輸送到主要消費區的長距離高壓輸電線成為必要。然而,新建輸電線涉及的多重環節極為繁複,包括跨州許可、土地徵用、環境影響評估等,平均需耗時五年以上。根據國立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估算,要達到2035年的「淨零」目標,美國每年需新建1,400至10,100英里的高壓輸電線,並將輸電能力提升至2020年的兩倍以上。但過去十年,美國每年的新增輸電線長度僅為4,100英里,遠低於目標水平。
川普預計在上任後將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加速電網建設。例如,他可能延續「協調部門間輸電授權與許可計劃」,該計劃旨在簡化審批流程,將輸電項目批准時間縮短至兩年內。此外,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也可能進一步強化其對跨州輸電項目協調的主導權,為促進國家利益輸電走廊的建設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然而,由於當地社區和州政府的反對,這些政策的落實仍面臨重重挑戰。
同時,電網現代化的資金需求亦極為龐大。2024年4月公布的一份聯邦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內美國電網升級所需的投資可能高達數千億美元。建設成本上升、供應鏈緊張以及勞動力短缺,進一步加劇了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的困難。
實現能源轉型的技術路徑
要在2035年之前實現發電部門「淨零」排放,美國需要依賴技術創新與能源結構的多元化。
首先,風力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必須大幅提升,但這要求匹配相應的儲能技術來平衡發電波動。截至2023年底,美國的總儲能容量已增至1,600萬千瓦,是2020年的十倍,並預計到2025年還將再增加2,400萬千瓦。這些成長主要集中在加州和德州等再生能源成長最快的地區。然而,即使如此,儲能技術仍難以完全解決夜間或低風速情況下的供電問題,傳統化石燃料發電的補充作用在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
其次,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等新型核電技術被寄予厚望。這類技術具有建設成本低、安全性高的優勢,可作為基載能源的一部分彌補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由比爾·蓋茨(Bill Gates)創立的公司正計劃在懷俄明州建設全美首座鈉冷卻式SMR,目標於2030年投入運行。與此同時,已關停的核電站也有復工計劃,例如賓夕法尼亞州的三哩島核電站1號機組,將專為微軟數據中心供電而重新啟用。
最後,碳捕集與儲存(CCS)技術作為火力發電廠減排的重要工具,也在大力推進中。根據環保署(EPA)的最新規定,自2032年起,所有新建天然氣火力發電廠必須捕集90%以上的碳排放,否則不得投入營運。然而,由於目前全球僅有兩座商業化運行的CCS設施,這一技術的可行性仍面臨質疑。
美國向再生能源轉型的道路充滿挑戰。川普即將上任,其能源政策能否為化解這些挑戰提供具體解方,尚需觀察。在電力需求成長與技術創新同步推進的背景下,2035年的「淨零」目標或許難以完全實現,但美國的轉型努力顯示出積極的趨勢。這場轉型的成敗,不僅影響美國經濟與環境,還將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值得密切關注。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