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楚考烈王!戰國末期君主 身高不到165 蛀牙嚴重

武王墩一號主墓的發掘現場,目前已完整保護。圖/取自新華社
武王墩一號主墓的發掘現場,目前已完整保護。圖/取自新華社

淮南武王墩一號墓墓主身分確認,他是楚考烈王,也是「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竊符救趙」等歷史典故的都有他的身影,在動蕩的戰國末期發揮關鍵作用。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安徽省文物部門已完成淮南武王墩一號墓的野外考古工作。武王墩墓地面積約150萬平方公尺。武王墩一號墓共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組)。根據墓葬規模和結構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對照歷史文獻綜合判斷,武王墩一號墓主人身分基本可以確認為《史記•楚世家》的戰國晚期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地利用古河道修築圍壕,整體近似方形。墓坑中部用枋木構築「亞」字形槨室。還發現「以俑代人」的殉葬系統。武王墩一號墓木俑規模大、種類多、保存完好,屬楚墓中首見,其性質應是墓主生前出行儀仗、樂舞隊伍的明器化呈現。

武王墩墓考古實驗室內展出的出土文物。圖/取自新華社

武王墩墓考古實驗室內展出的出土文物。圖/取自新華社

武王墩墓地年代明確,陵園布局清晰完整,一號墓是兩周時期結構保存最完整、銅禮器組合最清晰、身分最明確的王級墓葬。

知乎「之乎者也小魚兒」指出,楚考烈王本名熊元,是楚國歷史上的倒數第四位國君,他的時代正是秦楚兩強最終對決的時期。在那個時代,廉頗、毛遂、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一個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楚考烈王出身顯赫,他是楚頃襄王熊橫之子,楚懷王之孫。楚懷王時代,屈原曾力推變法,卻因觸及貴族利益而失敗。同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讓秦國奠定了強大基礎。

楚懷王作為戰國最後一位謙謙君子,卻最終被秦國所騙,客死他鄉。爺爺楚懷王的悲劇,父親楚頃襄王面對的秦破郢都的巨大劫難,都深深影響著楚考烈王的成長和統治。

在這樣背景下,楚考烈王接手了元氣大傷的楚國。雖然得到了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輔佐,國力有所恢復,但面對強大的秦國,楚國依然難以招架。楚考烈王先後遷都巨陽和壽春,但並未改變楚國最終被秦所滅的命運。

在楚考烈王的統治時期,他參與了多次重大的歷史事件。西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趙國因趙括的紙上談兵而慘敗。西元前257年,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圍攻,平原君向魏國和楚國求救。

在這次求援中,發生了毛遂自薦、歃血為盟的歷史事件。毛遂以性命要脅楚考烈王,最終促成了楚趙兩國的合縱。而魏國信陵君竊取虎符後引兵北上,與楚國援軍一同解救了趙國。這些事件背後,都有楚考烈王的身影。

武王墩墓考古實驗室一件該墓出土的附耳子母口銅鼎。圖/取自新華社

武王墩墓考古實驗室一件該墓出土的附耳子母口銅鼎。圖/取自新華社

陸媒「橙柿互動」從大陸國家文物局了解到,墓中發現的遺骨不是非常完整,但頭顱完好。現場的考古勘察發現,武王墩墓室在歷史上曾被盜墓者破壞嚴重,盜墓者把墓主人屍身以及身下靈床一塊拖到邊室,拖的過程中墓主人屍身散落,現場發現的骨骼分成了幾塊。為最大限度地提取武王墩一號墓人骨蘊藏的資訊,考古人員正在開展體質人類學、古病理學、骨化學、古DNA分析、毛髮檢驗、顱面復原等多學科研究工作。

從階段性研究成果來看,墓主為男性,死亡時年齡50歲及以上,生前身高在164.29-164.92cm之間,齲齒嚴重。人骨呈現輕微的全身性骨關節炎,鑒於墓主年齡已步入老年,屬於正常退行性病變,說明生前並未從事過多的重體力勞動,與其社會身分相符合。而在壽春四任楚王中,唯有楚考烈王熊元死亡時年齡在50歲以上,這與武王墩墓主人死亡年齡相符。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