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美中對抗下的AI發展

美中AI競爭對全球未來產生深遠影響,零和和對抗的升級可能導致資源浪費與全球分裂。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美中AI競爭對全球未來產生深遠影響,零和和對抗的升級可能導致資源浪費與全球分裂。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張瑞雄 /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叡揚資訊顧問

美國拜登政府臨去秋波,頒布了一項新的出口限制規定,試圖阻止中國獲取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這一政策與過去美國政府的措施一脈相承,目標是壓制中國AI的發展。但從中美競爭的角度看,這樣的策略是否能真正帶來科技領域的優勢,抑或反而埋下全球分裂的隱患?川普2.0上任後,是否會有任何不同?

美國目前在AI技術上仍具有一定領先優勢,尤其是在高性能運算、模型訓練和尖端應用方面。但隨著中國逐漸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其在生成式AI模型等領域的進展已經縮小了雙方差距。例如中國最近推出的DeepSeek模型,其表現已接近或超越部分美國頂尖產品​。

美國的制裁政策雖然在短期內限制了中國獲取關鍵技術的能力,但也促使中國科技界更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並加速本土替代方案的開發,這一趨勢不僅呈現在AI領域,也延伸至晶片設計和高性能計算等基礎技術​。

目前美國科技領袖和部分矽谷資本家將AI競爭描繪成「必須擊敗中國」的零和競爭,這一思維不僅加劇了兩國間的敵意,也可能對全球AI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零和想法忽視了跨國合作對科技進步的重要性,而這正是過去數十年來AI能取得巨大突破的關鍵因素​。

若美中進一步脫鉤,可能導致全球AI發展出現「文化隔離」現象,各國的AI模型被局限於自身的文化和價值觀中,缺乏全球視野與多樣性。這樣的未來不僅無助於技術創新,甚至可能加劇數位鴻溝,降低AI應對全球挑戰(如氣候變化、疫情健康危機)的能力。

川普的回歸可能會為美國AI和量子技術等領域帶來更多資金支持,但同時也伴隨著減低環境科學和公共健康研究的風險。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推動的政策強調「美國優先」,重點支持軍事應用和國家安全相關的技術,但忽視了氣候變化和公共健康等全球性挑戰。

過去拜登政府在AI安全和倫理治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設立AI安全研究所並推動國家AI資源共享計劃。但川普可能以減少對創新的「阻礙」為由,廢除這些措施,重新聚焦於國防和經濟利益。

AI的真正價值在於其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潛力,而非純粹的軍事或經濟競爭工具。國際強國應將重心從對抗轉向合作,共同制定全球AI治理框架,確保技術的安全、負責任使用以及公平分配。

當年國際上為了核子物理的研究和避免核子擴散,成立了一個CERN的大型國際合作機構,現在也需要一個國際合作的AI CERN,這種模式不僅能避免技術分裂,也可以控制AI用在壞的用途,為各國科學家提供了一個中立的交流平台,促進多樣化的創新​。

台灣作為提供AI算力晶片的重心,難免深陷美中對抗之中。如何避免成為兩強相爭的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將考驗著政府和廠商的智慧。美中AI競爭對全球未來產生深遠影響,零和和對抗的升級可能導致資源浪費與全球分裂,而選擇合作則有望實現共享的繁榮與穩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