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有可能於2月1日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雖然尚未涉及台灣,但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21日)表示,台灣仍不能放鬆警惕。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則認為,川普不會迅速對台灣加徵關稅,而是會先尋求相關法律依據,並在調查貿易赤字後才會做出宣布,如果最終徵稅,影響可能最快在明年顯現。
劉鏡清指出,川普一方面減稅以刺激內需並吸引企業投資,另一方面則透過提升關稅增加美元的價值,進而縮短美國企業與進口商之間的距離;他強調,唯有創造優勢並提升競爭力,美國製造業才能持續發展。
對於墨西哥和加拿大被提名加徵關稅,劉鏡清坦承,未來被點名的國家都可能受到經濟增長的影響;此外,AI禁令是防範中國實力的一部分,整體而言,這對台灣仍然是「利大於弊」,因為許多訂單會從中國轉向台灣,且台灣的無人機和AI相關供應鏈也能與美國進一步整合。
劉鏡清強調,川普的言辭固然重要,但實際執行還是需要節奏和理性,台灣企業應提前做好應對,即使面對關稅提高,也能找到創造商機和價值的機會。
勤業眾信聯合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認為,關稅問題重新改變了國際經濟版圖;至於台灣的情況,隨著對美國出口順差持續擴大,這樣的局面可能會造成更高關稅政策的壓迫,增加台灣出口商品的成本。
柯志賢指出,貿易戰導致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美國的關稅調整可能對全球GDP產生負面影響;但在供應鏈重組趨勢及相對低關稅的優勢下,台灣或許能從轉單效應中獲益;此外,台灣也需關注與美國的租稅協議,如果能有效降低企業稅負,將進一步增加雙方經濟合作的競爭力。
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表示,川普政府設立「外部稅務局」雖然可能提高美國稅收並保護本土產業,但同時也可能引發報復性關稅,最終影響國際貿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