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中央銀行推「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史博館除夕、初一及每週一休館,連假1/30至2/2(初二至初五)推出「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活動,購票入館即可獲得以應景金蛇造型設計套印圖樣的精緻卡片,逛展並親手壓印專屬個人的迎春小卡,完成後至服務台可領取限量福袋共1,000套,更歡迎小朋友免費到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動動巧手,剪出立體「春」字,讓新的一年「剪」起福氣。。
2025年「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匯集史博館與中央銀行精華藏品,結合「生肖紀年的習俗」與「綿延的歷史傳承」兩條展示軸線,配合農曆蛇年喜慶氣氛,呈現具重要歷史意義的鈔幣,及生肖主題相關擁有吉祥寓意的套幣與繪畫,讓觀眾體會隱含在鈔幣背後的文化意涵、工藝美感與歷史傳承。
史博館表示,我國發行的金屬幣均為圓形,究其起源,最早是由戰國時代的秦國開始使用「圜錢」,而傳統錢幣中有方孔,亦有對應「天圓地方」的意義,故「圜」字於歷史與金融上,均有重大意義。
自宋朝開始常規鑄造「年號錢」,讓錢幣帶有時間的印記,民國時期雖然已不再有帝王紀年,但年號的概念仍以「民國OO年」的形式保留下來,同時民間使用了數千年的干支紀年,也簡化成更親切的符號。每十二年一輪的生肖,而採用當值生肖發行紀念套幣,亦是中央銀行開春的重要業務。
史博館其他展覽包括最富貴、含金量極高的「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以「珍藏」與「真藏」為概念展出臺灣頂尖私藏家共351件文物。「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常設展,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展出所珍藏最大量具備文資身分的「國寶」《蟠龍方壺》《獸型器座》《金柄銅短劍》,「重要古物」馬白水作品《太魯閣之美》等。「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則位於史博館旁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四樓,歡迎來體驗漢寶德說「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
「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行春活動
日期:2025年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共4天)
「福有春-剪起來」行春活動
日期:2025年1月30日至2月2日(農曆初二至初五,共4天)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活動方式:配合空間開放場次時間,免費自由體驗
場次時間:第一場10:10-11:10、第二場11:30-12:30、第三場14:10-15:10、第四場15:
30-16:30
「一圜復始—鈔幣特展」
日期: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4月6日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5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
日期:2025年1月17日至2025年3月23日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2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日期:2024年2月21日起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3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
日期: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2月23日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4樓(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41
號)
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30~17:30(週一公休,遇國定假日或活動另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