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不到2周,就因向加拿大、墨西哥與中國加徵關稅已經引發全球動盪。但他關稅大刀的目標還不只於此,當地時間周日(1日)晚間,川普從佛州搭乘空軍一號飛抵馬里蘭州,下飛機時告訴媒體,針對進口美國的歐盟商品徵收關稅「很快」就會發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川普表示:「他們不買我們的汽車,不買我們的農產品,他們幾乎什麼都不買,而我們卻收下他們的一切:數百萬輛汽車、大量的食物和農產品。我可以說,因為他們真的占了我們便宜,你知道,我們的貿易逆差超過3000億美元(約台幣9.9兆元)」。當《BBC》追問是否已經有針對歐盟徵收關稅的時間表時,川普說:「我不會這樣說,但很快就會」。
在談到與英國的貿易時,川普表示英國有些做法已經「越界了」,「英國的做法太過分了。但我確信,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川普強調自己與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關係「非常好」,與英國間的貿易問題很容易解決,「我們已經開過幾次會了,打過很多次電話。我們相處得很好」。
當川普連續拋出關稅議題時,首當其衝的墨西哥和加拿大誓言將採取報復措施,中國則表示可能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歐盟27個成員國則譴責川普決定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徵收關稅,並警告:如果自身也成為倍加關稅目標,必將「堅決回應」。
關稅是對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的稅,被視為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競爭的工具。提高進口商品價格的目的,往往是為了鼓勵消費者購買更便宜的國內產品,以促進本國經濟成長。但鑑於各國往往採取相應措施來應對關稅,雙邊的企業和消費者都可能受到影響。
川普威脅要對從歐盟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關稅,以解決美國與歐盟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資料顯示,2023年約有20個歐盟成員國對美國的出口額超過了進口額。其中順差最大的國家是德國,主要受到汽車和機械出口推動,其次是義大利和愛爾蘭。川普曾多次抱怨歐盟對美國的汽車出口,但事實上歐盟對美國的汽車出口是逐年減少的。
由於擔心美國可能徵收進口關稅,一些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也下跌。銷往美國的商品可能被徵收更高的關稅,這已讓許多國家領導人感到擔憂,因為這將使企業在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銷售商品變得困難。但關稅是川普經濟政策的核心部分,被他視為發展美國經濟、保護就業和增加稅收的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