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AI時代的國際安全與臺灣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中心主任、外交學系教授

最近幾個星期,由浙江杭州某家科技公司以較低成本、開源演算法之姿,推出免費的深度求索(DeepSeek)的人工智慧與巨型語言模型,不僅撼動美國相關主要科技公司的股價,而且美國國安會已宣布啟動安全審查。

深度求索的崛起顯然已威脅到前述多家公司的利益或市佔率,所以遭到一些西方公司群起圍剿。在國際商業競逐外,深度求索的快速成長,於本文截稿時已被美國政府視為國家安全的可能威脅。

美國總統川普曾誓言美國會持續取得人工智慧(AI)的主導地位(dominance),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於1月28日記者會亦曾數次表示,美國重視且能保持人工智慧的主導地位。在白宮負責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的總統特別顧問塞克斯(David Sachs)則說,美國在技術上領先中國大陸的時間僅有3至6個月。

美國政府與中共當局已經持續好幾年在包括例如晶片、太空等領域進行「科技戰」,關鍵科技的國際供應鏈已隨著運輸技術和工具的發達,逐漸不以距離等地緣因素,而以所在地的安全性、國家或廠商配合度等因素為主要考量。再考慮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程度高低,不僅影響產業發展、經濟成長、教育文化認知,也衝擊到國家的國際權力布局和國防等領域,則可見科技因素已大幅滲入傳統上以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能源、資源、氣候等為主的地緣政治。

臺灣在過去有「不沉的航空母艦」之稱,是因為臺灣島形恰似一艘航母,而且因為臺灣島位於美國民主陣營遏制共產勢力擴張的第一島鏈中段,所以從美蘇集團對峙的地緣政治角度,臺灣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後因軍事科技可以克服若干地緣障礙,導致臺灣的戰略地位雖仍重要,但可能不若冷戰時期那般。

20多年來,當臺灣的晶片產能被西方專家稱為「矽盾」,臺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似有增加之勢,但當被部分臺灣人民視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公司逐漸出現「美積電」、「日積電」、「德積電」等境外先進製程晶片投資,而且當美國川普、拜登政府成功地要求台積電3奈米技術輸美,臺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似乎沒有那樣的不可取代。或許可說,「英雄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在去(2024)年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中強調,臺灣「掌握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革命的中心,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將全力推動臺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促成人工智慧產業化。」其實有許多專家指出,晶片的先進製程確實重要,但並不是AI革命的(唯一)中心。這種只用先進製程矽晶圓看未來科技的觀點,不利於臺灣在快速的國際科技潮流發展中,找到合理或正確的自我定位。

為進一步落實臺灣人工智慧島的政策目標,去年6月賴清德再宣示要持續穩定供電、建立屬於臺灣的資料中心、建置超級電腦、持續培養與投資晶圓/半導體/人工智慧的人才。即便都達成了,臺灣還是要盡力變成世界人工智慧重鎮中的重鎮,才能減少地緣政治的巨大風險;否則,只有對美國的配合度,但卻無法維護臺灣的整體安全,臺灣遲早會從自認的地緣政治雲端跌落凡間。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