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不急與川普通話 習近平以逸待勞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首任時訪問中國大陸,第二任開始便一直急於與習近平通電話。圖/取自新華網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7年首任時訪問中國大陸,第二任開始便一直急於與習近平通電話。圖/取自新華網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7日)發出評論文章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日曾稱,他將在「未來24小時內」與習近平通話,但最後沒進行,其間美方一直在安排,但看得出真正不急於與川普通話的是習近平。對此,作者分析認為,習近平有籌碼可揮霍,且川普將戰場設在貿易領域,正是北京想要的。

旅居德國的大陸資深媒體人長平在《德國之聲》中文網發文指出,在川普表明要與習通話後,周二(4日)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說,兩人通話正安排中,很快會進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表示,兩人會在周二通話,但還是沒進行。當天川普改口,他不急於和習近平通話,萊維特也改口「通話還沒安排」。周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被問到兩人何時通話,避而不談。顯見,真正不著急的是習近平,川普反倒有點急。

名為「長平觀察」的文章指出,早在福斯新聞(Fox News123日播出的訪談中,川普就表示,他「寧願不必」對中國加徵關稅。然後他說,習近平「就像我朋友」,表示最近與他通話「進行得很順利」,這是一場很好的友好對話。

白宮上周五(131日)表示,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徵關稅的決定將如期(21日)生效。到了周六,媒體一直等到晚上,川普才簽署行政命令,但把生效日期推遲到周二。在刻意留出的緩衝時間裡,川普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領導人通話,關稅戰都閃電暫停。顯然,他期待和中國也是如此。

除對習近平一再表示友好外,川普也一再加大威脅,稱美國關稅「威力很大」,並說加徵10%關稅只是第一炮。但習近平泰然處之。

周二,中國回應的不是通話,而是宣布針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產於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將被加徵15%關稅;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則面臨10%關稅。同時,中國商務部宣布把美國PVH集團和因美納(Illumina)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立案調查谷歌公司。

文章說,了解情況的人都看出,中國並沒使出狠招,比如像川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戰中那樣,禁止進口共和黨南方票倉州的農產品。有專家認為,目前這些反制措施更多只是象徵意義。

文章指出,這並不意味加徵關稅不會打擊中國經濟。事實上,眼下的中國經濟深陷困境,房地產癱瘓,消費疲軟,失業率上升,工資下降,企業虧損加劇……,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拉動經濟增長。川普加徵關稅無疑是雪上加霜。但這些霜並不像川普吹噓的那樣多。當然,川普自己也知道,相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關稅,對中國加徵的10%只是溫柔一刀。

文章表示,德國智庫Ifo研究所認為,中國比加拿大、墨西哥更能承受與美國的貿易戰。如果戰火全開,預計中國出口將僅下降3.8%,而加拿大可能下降28%,墨西哥可能下降35%

專家們還認為,川普揮動關稅利劍,可能最終效果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2019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表明,貿易戰關稅完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並未降低中國商品的進口前價格。202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估計,如取消2018-2019年的關稅,三年內美國產出可能增加4%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跟中共自己打擊民營企業的「戰果」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哪怕真的是雪上加霜,受凍的也不是習近平。

長平認為,習近平不急的更重要原因是,習近平有足夠的「代價」可支付。習近平可以宣布「不惜一切代價」,且維護政權穩定,也有其合理性。中共宣傳機器開足馬力,有時也難服眾。川普不談民主自由,一切為交易,正中了中共下懷。把戰場設置在貿易領域,而不是法治、人權……。

文章說,被認為對華鷹派的前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當上國務卿後,似放棄他長期以來對人權議題的興趣。上周他接受媒體專訪說:「世界長期由單極大國主導是不正常的,是冷戰結束的產物。最終,世界會回歸多極化,不同地區會出現多個大國。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中國,一定程度上還有俄羅斯。」

既然這樣,習近平為什麼要著急呢?文章認為,川普著急,是因美國仍然是民主制度,很多媒體仍獨立自由,還沒有習近平和普丁那樣有足夠的「代價」可揮灑。不過,等真的跟習近平和普丁成為「好友」後,他就可對打仗泰然處之了。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