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在川普總統就職次日,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卸任,以她與拜登政府的密切關係,這是必然結果,不令人感到意外,台北應注意的是,川普政府是否會在最短時間內,指派同樣「重量級」人士接任,這對未來美台溝通互動,乃至整體雙邊關係都將具有指標意義。
羅森伯格於2023年3月接棒莫健出任AIT主席,任期不到2年卻是最具影響力的主席。不同於AIT主席傳統的「白手套」角色,或酬庸性質,羅森伯格從白宮國安會轉任AIT時創下了現任資深官員出任AIT主席的先例,當時就被定位為政策階層官員,賦予重要政治任務,並直接參與國務院與國安會的相關機制與決策。
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2016年角逐總統大位時,羅森伯格是她的外交政策顧問,歷任前國務卿布林肯擔任副國務卿時的幕僚長,國安會中國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是拜登政府中國與兩岸政策的核心幕僚之一,羅森伯格可以說是帶著「尚方寶劍」出任AIT主席,象徵拜登政府對美台關係的重視。
在主席任內,羅森伯格6度訪問台灣,不但頻率最高,更是台美之間最權威、有效的溝通管道,她於去年元月在台北站上第一線表示,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空間,直接挑戰美中間最敏感的議題,扮演了美國對台政策發言人與執行者的角色。
賴清德總統於去年11月底、12月初進行「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過境夏威夷時,羅森伯格以育嬰假為由並未親自接機,由執行理事藍鶯代表,被解讀為美台關係可能退步的警訊。當時川普已經勝選,拜登政府重要官員自知任期已進入倒數計時階段,羅森伯格接機其實意義不大,也證明賴清德任內首次啟動元首外交錯過了好時機。
由於羅森伯格擔任AIT主席發揮了重要政治功能,凸顯AIT主席職位不宜空缺太久,特別是川普對台政策迄今仍不明朗,雖然國務卿盧比歐、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等友台、挺台立場鮮明,台美關係並非川普的優先要務,美台之間溝通仍處於真空狀態。
到目前為止,藍鶯指出,AIT主席由董事會任命,人選由國務院推薦;而我外交部則表示,美方人士宜由美方回應,為了美台共同利益,雙方都應更積極,儘速促成川普政府指派具有與羅森伯格同等份量的人士出任AIT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