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從1月20日川普2.0政府成立迄今不到一個月,川普的高傲態度、大膽言行、無度需索讓舉世側目。新政伊始,川普已昭告美國和世界,他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將翻轉美國和世界的關係,使美國「更加偉大」,如何因應川普的野心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挑戰,也是賴清德政府的最嚴厲考驗。
川普2.0政府的亮點之一,是任用特斯拉執行長、億萬富翁馬斯克擔任「政府效率部」首長,大力裁減冗員和政府開支。美國行政官員人仰馬翻、數十萬人面臨失業;川普更帶頭在外交和商務領域下指導棋,其他國家在美國眼下如同待宰羔羊,頓覺進退失據。
上任至今,川普已經讓許多國家或地區因為他的發言和政策疲於奔命,膽戰心驚,比如川普要求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格陵蘭變成美國領土、以及「收回巴拿馬運河」等發言都引起世人憤怒,尤其川普於2月初會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時,揚言驅離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人,由美國「接管」重建,立即激發阿拉伯世界強烈反彈。
川普2.0 各國淪為待宰羔羊
再則對鏖戰將近三年的俄烏戰爭,川普已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電話,未來美國的政策指向烏克蘭承認俄國佔領接近20%領土的現狀,並與俄國達成停戰。而美國則寄望烏克蘭應允以5000億美元的稀土礦物,作為對美國過去軍援的回報。看來,正值「城春草木深」的烏克蘭並無還價的空間。
根據「福斯新聞」報導,川普曾在2月10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電話。川普強調他和習近平「有非常良好的私人關係」。而川普在1月上任前,就曾與習近平談話,討論主題包括TikTok、貿易與台灣問題。顯然台灣議題仍是北京的重中之重,就看川普如何看待台灣及因應中共要求。
川普在戰略上是輕視台灣的,台美關係很難比在民主黨執政時期更加友善。川普第一任時期的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就曾在他的回憶錄《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提到川普「對台灣關係法消化不良」、又曾用筆尖和白宮辦公桌形容台灣和中國的定位對比。在國際關係天平上,川普怎樣看待台北和北京對美國利益的重要性昭然若揭。
在外交上,美國參眾兩院固然在拜登時期通過不少「友台法案」,但那些包括關心台灣安全、關切台海和平、以及支持台灣「應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的聲明,對行政部門並無任何拘束力。美國國務院在衡量輕重緩急時,絕少尊重國會友台決議。況且川普又揚言退出世衛組織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不斷退群的美國更無法落實對台灣的外交支持。
美國在台灣利益主要是經濟、科技和對中國大陸的制衡。川普多次指責台積電偷走了美國的晶片,這種說法固然不值識者一哂,但對台積電和賴政府壓力極大。外電報導,川普曾提出台積電和美國「英特爾」進行交易、以台積電技術合作模式拉拔英特爾升級、以及達成把晶片製造技術及產業留在美國本土的目標。
倘若英特爾透過川普施壓、取得台積電的強力外援、復甦之後將有能力分食台積電市場,反成為台積電對手,試問台積電即使不必成為「美積電」,要如何確保台灣「護國神山」的地位?
川普還於13日表示,許多國家對美國有不公平待遇,訂於4月實施的「對等關稅」將為美國貿易帶來和平與繁榮。川普又指責,現在幾乎所有晶片都在台灣製造,台灣搶走所有美國的晶片生意,現在美國要拿回。川普對生意情有獨鍾,不過他不考慮台灣和美國生產環境與工作倫理的差異,不只是台積電,甚至台灣的傳統產業,都將因此面臨巨大壓力。
川普公開表示,台灣要為國防付「保護費」,並指責台灣的國防經費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必須提高至GDP的10%。民國114年的國防預算已經高達6470億元,佔GDP的2.45%。若提升至3%,預算約增加超過1400億元、達到8140億元,10%將是不可想像的天文數字,亦非目前台灣所可承受的支出。
賴清德總統日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表示將優先推動三大工作,其中包括國防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目標,不過這還需動用特別預算,恐難規避在野黨制衡,即使過關,只增加0.5%川普也不見得滿意。
台美關係遍布風險 前途難卜
針對川普計畫把晶片生意帶回美國的說法,賴清德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願和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具韌性、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鏈,建立AI晶片產業鏈全球聯盟、以及高階晶片關連產業民主供應鏈,但一切僅是抽象宣示,並無具體規畫、目標及時間表。
姑不論川普怎樣看待台灣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實力,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地位已非冷戰時代所可比擬,以僅有如台積電等少數被美國重視的企業,台灣的籌碼日漸薄弱,面對來勢洶洶的川普,壓力將越來越大。
國安會三點決議是否能有效落實,進而說服川普政府,實在難以樂觀,賴清德卻又自詡「我們是棋手、不會是棋子」,只是前行之路風險遍布,且結果無法逆料,現階段台美關係實在讓人無法輕鬆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