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烏克蘭成棄子 台灣有何啟示?

張榮恭/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

川普日前直接與普京電話溝通,確定了針對結束俄烏戰爭而進行談判。在美俄兩國總統此次決定烏克蘭前途的互動過程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被排除在外,應驗了前國務卿布林肯所說的:「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到餐桌,就會被列入菜單。」
   
布林肯是於去年3月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講這番話的,時隔不到一年,即因美國政權更迭,烏克蘭就從美國抗俄的棋子變成「和俄」的棄子,上了美俄的菜單。實際上,近年台灣各界已頻頻呼籲民進黨政府必須自主尋求兩岸和平及合作之道,以防台灣從美國的棋子變成棄子,但是均被置若罔聞。如今烏克蘭之例,對於親美猶如澤倫斯基的賴清德,若還不能有所啟示,台灣就免不了被列入中美談判桌上的淸單。
   
也就是說,當美國要利用烏克蘭打代理人戰爭時,烏克蘭就須不斷作出人命與財產犧牲;當美國要結束這場戰爭時,烏克蘭就得付出尊嚴及領土損失。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在於澤倫斯基一味親美抗俄,拒與俄羅斯建立政治互信。台獨勢力正是親美抗中,否定兩岸曾有的政治互信,表現出不惜代價以充當美國馬前卒的姿態,以致未來或者因為衝進紅線而陷台灣於如同烏克蘭的戰火之中,或者使台灣成為中美談判的議題,而且隨著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與時俱進,台灣在美國眼中將愈變得輕薄。
   
川普欲在國際上尋求避戰,自命為「和平締造者」,也反映到他數度表示要和習近平談判台灣問題。去年12月8日特朗普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專訪時,未像拜登一樣宣稱願意協防台灣,反而表示他得和中國大陸談談。今年1月23日川普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又說他有信心和習近平達成協議,以促成中國大陸不會對台動武。其意向猶如他直接找普京溝通結束俄烏戰爭。去年12月16日,特朗普還在記者會說,「中美兩國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對中國大陸而言,台灣則是中美之間的首要問題,那麼川普的意向就可能推進達成第四份聯合公報。

川普好搞交易乃眾所周知,前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前駐華大使包可士、前國務院副助卿華自強等,都用dealmaker「交易者」來形容他,而且有人還指台灣就在他的交易項目中。對中國大陸而言,主權與領土決非國與國的交易項目,所以不會接受川普因「價格適當」來交易台灣。但是,此前中美三個公報中,台灣都是中美交涉的主要議題,因此,在對推動「不要戰爭」雄心勃勃的川普四年任內,中美進一步交涉台灣問題甚至協商第四份聯合公報的可能性,將大於過去幾任美國總統。
   
一旦如此,中美對台灣地位及前途的表述,只會比過去三個公報來得收緊而不會寬鬆,亦即嚴控台獨,促進和平統一。1972年2月中美簽署上海公報時,或1979年元旦雙方建交公報生效時,或1982年8月兩國發佈八一七公報時,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均落後美國甚多,如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兩大軍事強國之一,具備了公開向美國表明「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的底氣,更會在雙方談判中加強表達對台政策。
   
儘管台獨勢力以甘當外力反中遏中的工具來爭取青睞,但在川普「對台五論」的眼裡,台獨勢力的工具效用微不足道。一是大小論,特朗普比喻台灣之小如筆尖,中國大陸之大如桌子;二是遠近論,特朗普認為台灣距離美國太遠,距離中國大陸太近;三是小偷論,他指控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四是保護論,他認為台灣受美國保護,卻交不足保護費;五是議價論,他稱台灣若是落入中國大陸管控,美國向中國大陸徵收高關稅即可。
   
這些露骨的蔑視性觀點加總起來,對台灣尤其台獨勢力是很不堪的。況且台獨活動結合外力干涉時,每每引來大陸強勢反制,使得美國難堪,自視滿滿的特朗普應更不願面臨此種局面,而會慎打台灣牌。民進黨政府寄望對中鷹派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國防部長海格塞斯挺台,但是川普的個人意志必凌駕一切。當年尼克森派遣心腹季辛吉秘訪北京,以及雙方商談上海公報內容的過程中,國務卿羅吉斯即毫不知情,未獲參與。
   
至於民進黨政府緊抱著「價值同盟」,持續鼓吹台美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即所謂自由民主,然而,各方均已注意到川普無意受限於價值觀,只圖透過自以為是的交易來表現其過人之處。世界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負責人布萊默,於去年11月在華府的一場座談會指出,川普認為和他談價值觀,是外人使他「看起來像個儍瓜」。
   
那麼賴清德和綠色媒體愈是高唱民主對抗極權的那一套論調,難保不會愈惹川普嫌。賴清德14日在主持因應川普上台的會議上,仍呼「極權主義愈是集結,民主國家就應更團結」。這就不僅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且恐被視為在訓示川普,直戳穿川普找普京討論結束俄烏戰爭,實為自找麻煩,也自暴台獨路線在國際新局下的困窘。
   
民進黨政府若續倚美謀獨,不思兩岸對話合作,前景如果不是以獨引戰,走上烏克蘭淪為戰場的覆轍,就是步入現在烏克蘭成為美俄菜單的命運。台灣與其成為別人尋求國際避戰的棄子,不如自己成為探索台海避戰的棋手,這在過去已有非常鮮明的經驗。如1993年4月辜汪新加坡會談、1998年10月辜汪上海會晤、2005年4月連戰「和平之旅」、2008至2016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新加坡「馬習會」,在些歷史進程中,台灣都是和平的棋手,兩岸同桌制定促進互利的菜單,台灣不必淪為外力的魚肉。關鍵是雙方基於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
   
蔡英文、賴清德先後破壞了兩岸互信的基礎,賴的台獨色彩又甚於蔡,必然使得台海局勢更加緊繃,不符川普的避戰思維。因此,兩岸政策迴轉正是台灣執者基於人民福祉的必要,否則美俄正在決定烏克蘭的未來,即為眼下鮮活的例子。獲川普重用來大刀改革政府結構的科技巨賈馬斯克,曾於2022年10月提出台海避戰的方法是台灣成為中國大陸的「特別行政區域」。一旦川普聽進其言,台灣執政者還來得及重建兩岸互信、共謀和平嗎?

(本文轉載自《中國評論通訊社》)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