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的交易迷局:烏克蘭、歐洲的困境與台灣的警鐘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國際外交中的獨特風格,尤其是近期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之間的交易以及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態度的巨大轉變,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不僅使烏克蘭和歐洲陷入困局,也向台灣發出了警示。

川普 - 普丁交易下的烏克蘭與歐洲危局

川普提出的「回報」要求高達5000億美元。這一驚人的數字遠超美國國會已批准的1750億美元援助總額(其中70億美元用於美國本土武器生產)。這個巨額資金需求實際上是對烏克蘭資源的一種掠奪性計劃,涵蓋了港口、基礎設施、石油和天然氣等諸多領域。川普如此做法,明顯地將美國的利益置於國際道義之上,這種利益驅動的外交策略讓烏克蘭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對於烏克蘭來說,其資源財富成為這場交易中的重要籌碼。儘管烏克蘭可能擁有歐洲最大的鋰礦盆地,但鋰價自2022年泡沫破裂以來已暴跌88%,全球各地都在發現大量鋰儲備。例如,內華達州的麥克德米特火山口 (McDermitt Caldera)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鋰礦床,儲量達4000萬公噸,足以使美國超越中國。而且,烏克蘭的稀土等礦物資源並非如想象中那般稀缺。這些情況表明,川普提出的5000億美元需求缺乏合理依據,更多地體現為單方面的強取豪奪。 

對於歐洲而言,烏克蘭作為其東部屏障至關重要。然而,川普與普丁的交易若成功,將破壞歐洲的安全格局。歐洲國家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一旦美國因自身利益考量而放鬆對俄羅斯的制衡,歐洲將陷入安全真空。例如,德國在能源方面高度依賴俄羅斯,如果美國不再支持烏克蘭抵御俄羅斯侵略,德國可能被迫在能源供應和安全政策上妥協,這會影響整個歐盟的團結與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安全戰略,加強內部防務合作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構建多元化安全網絡,但這需要時間,在當前地緣政治局勢下,時間是最緊缺的資源。

川普對澤倫斯基的翻臉及其深層原因

原本澤倫斯基為了獲取美國持續的軍事援助,主動提出讓美國參與烏克蘭礦產資源開發的想法。他希望這樣可以促使美國公司在烏克蘭設立業務,形成一種政治上的聯繫,進而遏制普丁的進一步侵略。然而,川普卻利用這一機會,提出了極端苛刻的條件。

這些條件包括美國享有未來所有許可證的優先購買權,並且獲得來自資源開採收益的50%,這幾乎等同於對烏克蘭經濟的殖民式控制。 澤倫斯基最初的提議基於互利共贏的設想,希望通過分享資源收益鞏固與美國的關係。

但是,川普政府似乎並未認真考慮烏克蘭的實際狀況,而是單純地將烏克蘭視為一個可以榨取利益的對象,這種態度轉變反映了川普政府對外政策的功利性和短視性。 共和黨參議員林賽• 葛瑞姆(Lindsey Olin Graham)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川普的要求是一種聰明的策略,旨在增強美國民眾對支持烏克蘭事業的支持度。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川普國內政治需求的外溢。他需要向美國選民展示,支持烏克蘭並非單純的支出,而是一種有利可圖的投資。不過,這種做法忽略了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基本權益,破壞了國際間正常的政治互信關係。

從經濟角度看,川普政府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彌補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花費。川普聲稱美國已經花費300億美元在戰爭上,但實際上國會批准的五個援助計劃總金額為1750億美元。即使如此,要求烏克蘭償還5000億美元也是不合理的,畢竟烏克蘭在過去幾年𥚃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為捍衛所謂的「自由民主」付出了巨大犧牲。

對台灣的啓示與警示

台灣如同烏克蘭一樣,在地緣政治中處於關鍵位置。面對中國大陸不斷增強的軍事力量,台灣需要尋求安全庇護來維護自身穩定。然而,川普對澤倫斯基翻臉的事件給台灣一個警醒:不能單純依賴美國的承諾。儘管美國當前在口頭上支持台灣,但若美國國內政治局勢發生變化,或者出現類似川普這樣以本國利益為先的領導人,台灣有可能面臨被犧牲的風險。

基於此,台灣應認識到自身的處境,嘗試從多方面改善現狀。首先,台灣宜放棄意識形態的束縛,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恢復台海兩岸各方面的交流之中。通過開啓對話機制,降低台海地區的緊張態勢,這有助於構建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區域環境,從而保障台灣自身的長遠發展。

其次,台灣可以著重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在經濟方面,憑借自身在全球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中的優勢地位,進一步拓展相關領域的發展空間,吸引更多國際合作與投資機會,提高整體經濟實力。同時,也要注重教育和科研領域的投入,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台灣還應當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理解,擴大國際影響力。而在安全方面,台灣可以通過適度增加軍費投入、研發先進武器裝備等方式增強自我防禦能力,但這一切都應在致力於緩解兩岸緊張關係的大前提下進行,以期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也為地區和平作出貢獻。

結語

川普與普丁的交易以及對澤倫斯基的翻臉事件,深刻反映了當今國際政治中的功利主義傾向。這不僅給烏克蘭和歐洲帶來了困擾,也為台灣敲響了警鐘。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國際環境中,各國都應該保持清醒頭腦,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長期戰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無論是烏克蘭、歐洲還是台灣,都需要從這場國際政治博弈中汲取教訓,努力構建更加穩固和多元化的安全保障體系,為自身的和平與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