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於當地時間周日(23日)舉行全國大選,這場選舉將產生新總理和新政府,梅爾茲(Friedrich Merz)領導的保守派在民調上持續領先,預計將重返執政,而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則可能創下歷來最佳成績,有望首次躍居第二大黨,也讓這個歐洲經濟大國進一步向右傾斜。由於組閣談判難度很高,可能持續數月,歐盟核心恐陷入權力真空。
路透報導,梅爾茲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與基督教社會聯盟(CSU)長期在民調中領先,但由於德國政黨勢力分散,該陣營不太可能單獨獲得多數席次,勢必需要尋找夥伴聯合執政。
這場選戰凸顯德國社會在移民問題及如何應對AfD等議題上的嚴重分歧,這將使組閣談判變得更複雜。由於納粹歷史的影響,極右翼政治在德國依然帶有強烈污名。
如果組閣談判陷入僵局,可能使民望低迷的總理蕭茲(Olaf Scholz)繼續擔任看守總理達數月之久,進而延遲急需的政策調整,以振興連兩年持續萎縮的德國經濟。目前,德國企業正面臨來自全球競爭對手的壓力。
這場政治不確定性恐導致歐盟核心出現領導真空,尤其是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脅發動貿易戰、並試圖在未經歐洲參與的情況下加速烏克蘭停火談判之際,歐洲的政策推動可能受到影響。
作為一個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並長期仰賴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德國特別容易受到外部衝擊。根據蓋洛普(Gallup)民調,德國民眾對生活水準的悲觀程度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認為自身經濟狀況正在改善的受訪者比例,從2023年的42%驟降至2024年的27%。
此外,德國社會對移民的態度也趨於強硬,與2015年歐洲移民危機時期「歡迎難民」的氛圍相比,已發生重大轉變。
這次選舉是在去年11月蕭茲的聯合政府因預算爭議瓦解後舉行。該聯合政府由社會民主黨(SPD)、綠黨和自由民主黨(FDP)組成。社民黨的選情相當低迷,預計將創下二戰以來的最差選舉結果。
本次選戰的攻防焦點是非法移民問題,尤其是一系列有移民背景嫌犯的攻擊事件,更加深民眾對政府移民政策的不滿。此外,選戰也受到川普陣營的異常關注,包括副總統范斯(JD Vance)及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等人,紛紛公開支持AfD並批評歐洲領導人。成立僅12年的AfD在這次大選中有望首次躍居第二大黨。
然而,由於所有主流政黨皆表態不與AfD合作,該黨短期內仍無法執政。但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選舉可能為AfD在2029年的勝選鋪路。
AfD的崛起,加上極左翼政黨的得票率雖小但仍具影響力,以及德國傳統大黨的衰退,導致組閣更加困難,執政挑戰也隨之加劇。
歐盟各國對此次德國大選抱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希望選舉結果能催生一個更加穩定的新政府,以推動國內及歐盟政策改革。一些歐洲領袖亦期待梅爾茲能調整「債務剎車」政策,這項憲法機制限制政府舉債,批評者認為此政策扼殺了德國的投資成長。
根據分析人士的評估,最可能的執政組合是梅爾茲領導的保守派(CDU/CSU)與第三名的社民黨(SPD)組成另一個「大聯合政府」(Grand Coalition),儘管這樣的組合可能不太穩定。但如果多個小黨跨過5%得票門檻進入國會,則可能需要組建一個三黨聯合政府,進一步增加組閣談判的難度。
26歲的公務員澤勒(Mike Zeller)說:「我身邊很多朋友可能都會投票給保守派,因為這屆政府表現不佳,而梅爾茲在國際上的聲望還不錯。」他表示:「我只希望有足夠多的政黨能合作組閣,確保AfD無法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