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怡/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
今年,中國大陸「兩會」依例於三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兩會」之一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作為全國性政治協商與諮詢機關,於三月四日先行召開;其二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大陸憲法規定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與國家立法機關,隨後於三月五日召開。
「政協」會議先於「人大」會議開幕,其實並無成文的規定,但已成為慣例,原因在於「政協」是定位為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其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通過列席「全國人大」會議的方式,做為其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和管道。而「政協」會議早於「全國人大」會議開幕,這是便於「全國政協」委員列席「全國人大」會議時,能順利參與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討論,並表示對「政協」的尊重。這種把協商納入決策過程、決策前進行協商的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
政協與全國人大政治屬性不同
除了會期不同,兩個會議職責、性質、功能也有所不同。「人大」會議召開期間,「政協」委員也列席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畫、預算報告等,但「政協」僅是討論、提出意見和建議,不參與表決,不作出決議;而「人大」則是憲定組織,依據憲法行使職權,審議中央人民政府報告,通過表決,並作出決議。
按照慣例,「兩會」要審議「七大報告」,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前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本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審查前一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本年度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議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由此可以看出,審議內容中最重要的便是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議題的討論,這些議題涉及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中國大陸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有關民生內政的重要政策,便是由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的國務院,向「兩會」進行報告來呈現。亦即,總理李強在「兩會」的施政報告,即為重點。我們也是透過總理的報告,以觀察北京政策變化的線索;而今年尤為重要。因為在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實施新關稅前,中國大陸已經面臨國內持續低迷的消費、房地產危機和失業問題;而在川普上台後,北京又要如何在關稅的影響下刺激經濟成長。
擴大內需保GDP5%增長有很大挑戰
依據李强的報告提到,中國大陸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保持在5%左右,這與去年制定的目標及市場預期一致;財政赤字率則到達4%左右,較去年高了1%。不過,在美國對中國大陸增加的出口總關稅達到20%以後,中國大陸經濟中亮眼的出口領域將會受到打擊;如果關稅長期存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可能會減少四分之一以上。因此,實現5%增長目標,有很大挑戰。
因此,要實現成長,北京必須比以往更依賴國內消費。去年會議的第三個目標「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今年成為首要任務。李強表示,今年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降準降息;也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多渠道促進民眾收入。在提振消費方面,將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人民幣,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民生消費部門,以消費提振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另外,國務院也安排4.4兆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用來投資建設、收購土地、收購滯銷房產,和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帳款。看來,國務院也已經將處理房地產問題抬上議程。
除了擴大內需、提倡國內消費外,鼓勵投資仍是提振經濟的重要選項。不過,疫情過後,外國企業從中國撤資的速度加快。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2024年FDI淨額下降1,680億美元,資本外流規模創1990年有數據以來的最大量。外商對華投資額在2021年觸及3,440億美元的歷史高點後,近年來是持續下滑的。而關稅將對中國大陸經濟形成雙重打擊,既打擊出口,又打擊投資。在中美兩國陷入新一輪貿易戰之際,預料將會有更多企業受到影響,遏制資本外流對中國大陸將更富挑戰。
新質生產力:未來經濟成長、中美競爭的關鍵
不過,有關「新質生產力」部分,卻相當值得觀察,這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關鍵。近年來中國大陸一直努力擠身全球科技領導階層,以減少對西方的依賴。李強在報告中提到要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市場優勢結合,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機械人等裝備。年初人工智能DeepSeek,引發全球關注,因為DeepSeek的成功,或許能推動外國投資者重拾對中國市場的興趣。
在今年2月中旬,時隔6年再次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格外具有意義。參與該次會議的企業便以科技企業為主,這傳達出未來十年中國大陸將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凸顯中國大陸科技自主的戰略意圖。李強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此一政策除了旨在穩定經濟增長、應對通縮壓力,相信對科技等新質生產力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筆者研判:未來「新質生產力」部門,將高度影響中國大陸產業升級,成為與美國競爭的關鍵實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梅花專論】觀察中國大陸兩會「新質生產力」是中美競爭關鍵

3月4日,大陸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