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科學家「離美潮」不斷 著名核專家劉暢、數學家林華新返陸任教

大陸核物理學家劉暢離開美國,返回母校北京大學任職。圖/取自新京報
大陸核物理學家劉暢離開美國,返回母校北京大學任職。圖/取自新京報

在美國對華裔科學家加強背景調查的情況下,最近陸續又有幾位知名大陸學者從美國返回中國大陸任職,核物理學家劉暢離開普林斯頓大學,於2月回到母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任職;數學家林華新卸下在俄勒岡大學近30年的教職,近期也返回大陸在新成立的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SIMIS)擔任教授。

劉暢2011年7月獲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學士學位,2017年2月獲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系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博士學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在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劉暢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等離子體物理與核聚變,重點關注磁約束聚變裝置中逃逸電子和其他高能粒子相關的物理問題,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重離子物理研究所稱,劉暢擬繼續開展等離子體物理前沿與應用研究,為下一代核聚變裝置設計緩解破裂和逃逸電子的可靠方案。。

69歲的林華新則是在1994年定居俄勒岡州,此後在俄勒岡大學擔任了30年的教授,他專攻「C*-代數」。「C*-代數」理論是數學的一個抽象分支,為量子力學以及其他高級物理和數學領域提供了理論基礎。林華新於2024年底返回大陸加入SIMIS並擔任教授。

在美長達30年的大陸數學家林華新,也於近期返回大陸。圖/取自SIMIS

在美長達30年的大陸數學家林華新,也於近期返回大陸。圖/取自SIMIS

此外,大陸計算機科學家和區塊鏈專家陳婧、在美國艾莫瑞大學任教逾十年的生物統計學者胡懿、在美國工作40多年並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計算物理學家陳滬東等,都在近期返回大陸。

《南華早報》報導,隨著中美關係轉冷,近期在美國的頂尖大陸科學家「回國潮」正在加速,考量包含在海外缺乏歸屬感、擔心美國政治環境等。

華裔科學家離美潮,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曾指出,這是源於2018年美國的「中國行動計劃」,目的是起訴某些美國政府認為與中國有關聯、而且存在間諜行為的在美科學研究人員和學者,這項行動導致中美關係緊張,以及美國政府、尤其是情報界對在美華人的整體懷疑。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023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指出,在「中國行動計劃」展開數年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華裔科學家「覺得自己不受歡迎」,72%的人「覺得自己作為學術研究人員不安全」,約70%的人「對美國政府調查華裔研究人員擔心受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