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提案設立6月26日為「原住民族抵抗日」、10月31日為「轉型正義紀念日」,她今天(26日)表示,原住民族抵抗日本殖民、保衛家園的歷史,從課本缺席到國家失憶,幾乎被遺忘、被消失,因此必須要有原民紀念日,讓那些沉默的故事,能被社會記住、讓下一代看見。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日審查國定假日法草案,高金素梅表示,我們的課本裡,原住民族的歷史往往只有幾行字:「孩子們看不見他們真正的樣貌,更不了解他們為這塊土地付出了多少、流了多少血。」特別是原住民族為了抵抗日本殖民、保衛家園的勇氣,幾乎被遺忘、被消失。所以她特別提出設立6月26日為「原住民族抵抗日」、10月31日為「轉型正義紀念日」。
高金素梅說,這不只是紀念,而是正視歷史、承認錯誤,更是我們走向和解的重要一步。世界很多國家也在做,比如玻利維亞、委內瑞拉都為原住民族設立專屬紀念日。她也說,紀念日不是放假,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這片土地曾經發生過什麼,提醒我們未來該怎麼更公平地走下去。
根據高金素梅的提案說明,1910年日本殖民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對台灣原住民族發動了為期5年的「理蕃」戰爭。1914年,佐久間動員了軍人、警察和民眾將近2萬人,兩路進軍,討伐不到3千人的太魯閣族戰士。6月26日,佐久間佐馬太在立霧溪的山間被太魯閣族人伏擊,重傷落馬而亡。高金素梅說,這是台灣原住民族抗日戰役中一次歷史性的勝利,值得特別放假紀念,所以她提案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原住民族抵抗日」,緬懷那一場台灣原住民族抵抗殖民威權戰役的光輝勝利。
另外1895年10月31日是原住民族的歷史傷痛日,高金素梅說明,當時日本殖民政府發布了「日令第26號」,強行沒收原住民土地,讓許多族人流離失所。雖然戰後這個命令被廢止,但土地至今並未完全歸還,這也是「還我土地」運動的根源。因此,透過立法將這一天定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紀念日」,讓我們正視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