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賴清德總統於13日宣布「賴17條」,並明白宣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台灣各界立即警覺到賴已經吹響「戒嚴」號角,綠色獨裁威權專制統治步步逼近。果不其然,賴政府嚴辦陸配「亞亞」,廢止她的依親居留許可;又對北一女及台北市教育局下指導棋,要求評估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是否適任。最大在野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回應慢半拍,軟弱無力,令各界憂心國民黨誤判形勢,輕忽民進黨操作抗中保台為大罷免添加柴火。
面對可能挑起兩岸戰爭風險、撕裂台灣社會的賴17條,朱立倫在長考超過24小時之後才公開回應,結果只是批評這是「近30幾年來第一次將對岸定位為敵對關係、準戰爭關係」,以及控訴賴是「兩岸的麻煩製造者。」如此平淡、冷漠的語氣顯示他未能體察事態嚴重性,對於緊接而來的打壓異議,以「抗中保台」掩護「大罷免」毫無警覺,特別是,若民進黨奪回國會多數,將徹底翻轉台灣政局,台灣將從此進入動盪不安危險期。
回應賴17條 國民黨空轉24小時
國民黨應在第一時間就召開臨時、特別中常會,對賴清德將台灣引向戰爭邊緣做出最強烈的回應,而不是在空轉一天後,才由朱立倫發表「公開談話」。即便有各種原因不能提前舉行中常會,也應該以主席及黨中央名義發表「正式聲明」即時嚴正回應,但到目前為止,國民黨的官網仍是付之闕如。朱立倫及國民黨應該隨時警醒自己,支持賴的人只有40%的選票,意味著60%的人民要求反對黨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監督制衡賴清德及民進黨。
國民黨的冷、懶、鈍還表現在賴的「戰爭17條」後續效應上。首先是陸配劉振亞(亞亞在台灣)被注銷身分及強迫遣返,除了零星個人發言,國民黨主席及黨團無一聲援劉振亞。國民黨怕被抹紅可以理解,但不可成為「不作為」、甚至怯戰的藉口。亞亞之後,還有兩名陸配面臨同樣命運,國民黨至少可以為她們組成律師團,打好行政官司,維護她們的基本人權,難道國民黨因為怕被抹紅,已喪失了基本信念?
一貫主張中華文化為主軸,反108課綱的北一女老師區桂芝早被民進黨視為眼中釘,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幾乎是明示她「不適任」,國民黨及朱立倫至今也是未發一語,所幸北一女校長及北市教育局扛下來。若賴清德仍堅持欲去之而後快,殺一儆百,國民黨或朱立倫到時再發聲就來不及了!
就如同民進黨發動惡質「大罷免」,國民黨雖然決定「以罷制罷」,但黨中央沒有在第一時間下達動員令,協助藍營罷免綠委的團體,貽誤時機以致第一階段藍綠立委被罷比率是35:0,在遭到外界痛批之後,才勉強動起來。如今被罷比率是35: 8,總算扳回一點聲勢,二階連署及最後成案,在野黨、尤其是國民黨不能再懶冷鈍了!
除了有效發揮黨內領導作用之外,遇到類似賴17條挑釁戰爭,事關台灣人民生死安危,以及台灣民主自由存亡的重大事件,朱立倫應有效整合所有在野勢力,主動致電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交換意見後為反對黨共同立場「定調」,否則說什麼藍白合作、監督執政都是假象、空話,但目前國民黨與民眾黨仍無交集,這也是外界難以理解現象。
主動出擊 整合在野勢力
既然藍白要在立法院結盟,兩大黨主席就應主動接觸對話,促膝深談如何合作,遠的議題如2026年地方選舉可暫且不談,近的重大議題例如:如何反制惡質「大罷免」、「司法院長、副院長及大法官同意權行使」、「反戒嚴、反戰爭」兩公投案,以及川普主政下台灣安全與兩岸政策走向等,都值得兩個主席,好好坐下來討論策略、戰術。透過對重大議題的對話,兩黨自然建構「制度性」協商溝通機制,不但化解兩黨曾因誤會抵銷在野戰力的缺憾,更可發揮加乘效性,擴大在野黨制衡力量。
我們建議朱立倫以泱泱大黨的氣度主動熱情迎向黃國昌,國民黨雖是國會第一大黨,仍然要靠8席民眾黨立委才能形成過半數,雙方應充分理解唯有藍白合才能對抗鴨霸的民進黨。
朱立倫個人也面對是否爭取連任黨主席的抉擇,但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全力反制民進黨的大罷免,維持國會多數席位,而兩者又存在密切關聯,其實只要能充分發揮反對黨主席的功能,黨內必無人能取代其角色,黨主席連任自然水到渠成,反之買櫝還珠、反裘負薪,必然滿佈凶險,困難重重。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