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外海昨(4日)驚現罕見的大翅鯨母子身影,讓賞鯨民眾興奮不已。業者推測,這一現象可能與東部的食物資源有關,未來幾天,出海仍有機會再次看到。
花蓮多羅滿公司在昨天(3日)下午2時於外海遇見兩群大翅鯨,其中一群位於清水斷崖附近,是一對母子鯨。根據尾鰭特徵判斷,這對母子鯨是前不久在墾丁南灣出現的,距岸約300公尺,非常近。另一群鯨魚則在稍南的海域出現,也是兩隻一起現蹤。
賞鯨業者林裕對媒體表示,「我們就是一開始先發現兩隻成年的大翅鯨,然後在另外一邊也發現一對母子鯨。」
業者呂世明對此表示,大翅鯨每年3、4月會隨黑潮北上,但由於3月份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天氣和浪況不佳,賞鯨船一般不會前往外海。直到前年4月,一艘抹香鯨調查船在花蓮外海目擊到大翅鯨,長期觀察後認為這段時間出海遇到的機率較高。大翅鯨的進食行為和洄游路線密切相關,船長判斷,這對母子鯨在東部停留的時間較長,可能是因為有豐富的食物資源。
呂世明提到,今年的賞鯨季剛剛開始,清明連假這四天也吸引了不少賞鯨遊客。昨日大翅鯨母子現身的訊息傳出後,今天更是加開了清晨6時30分的船班,整天的航班幾乎都已經滿員。對於去年受到地震影響而陷入困境的賞鯨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訊息。
此外,台灣東部海域在上月下旬也出現大翅鯨的身影,有遊客在東八仙洞外海的沙灘上見到了鯨魚的蹤跡,引起了賞鯨業界和鯨豚研究者的關注。多羅滿迅速展開了為期兩天的觀察,並於25日下午出航,成功觀察到母子鯨間的頻繁互動。幼鯨不時翻身、拍打水面,顯示出良好的學習和探索能力。這些觀察紀錄對後續資料分析與科學研究相當重要。
呂世明還表示,去年強震過後,太魯閣需要較長時間修復,當地觀光業者一直在探討吸引遊客的方法,認為單靠人造設施難以達成。多羅滿一直致力於推動友善賞鯨,認為只要對環境保持友善,並與動物保持適當距離,牠們就會在這裡長期生存。希望透過海洋教育,讓更多人認識花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