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對中關稅飆升145%:全球經濟風暴即將來襲?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衝突在2025年4月急劇升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的關稅已攀升至145%,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儘管90天的對等關稅暫停措施與近期電子產品關稅豁免為市場帶來短暫緩解,但世界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未見扭轉。中國大陸持有的美國國債是否會成為報復性武器,更增添不確定性。本文將探討關稅戰的經濟影響、市場反應、最新政策調整,以及中國大陸可能的對策,剖析這場貿易衝突對全球的深遠意義。

關稅戰的經濟衝擊

根據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分析,川普政府於2025年4月10日宣布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45%的關稅,較此前公布的125%進一步提升。這一措施使美國整體關稅率上升20.2%,超越1930年《斯姆oot-Hawley關稅法》施行後的19.8%,堪稱百年來最強硬的保護主義政策。高昂的關稅不僅重創中國大陸出口,更對全球供應鏈構成威脅,推高通膨壓力並抑制消費需求。

美國股市反應劇烈。4月10日,紐約道瓊工業指數因對等關稅暫停消息一度暴漲2,962點,創歷史紀錄,但次日因145%關稅細節公布,重挫2,100點,顯示投資者信心脆弱。近期,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宣布豁免電腦、智慧型手機及晶片等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為市場注入一絲穩定,但豁免範圍不包括此前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大陸加徵的20%關稅。

日本作為美國重要貿易伙伴,亦深受波及。野村綜合研究所估計,對日10%的對等關稅與25%的汽車關稅將使日本GDP短期內下降0.42%。若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日本對兩國的出口惡化,間接影響可能使GDP降幅擴大至1.01%。


其他國家同樣難以倖免。加拿大、墨西哥等國雖獲部分關稅減免,但全球貿易環境惡化仍使其經濟承壓。樂觀情境下,世界GDP預計下降0.79%,美國GDP下降2.08%,顯示關稅戰的破壞力不容小覷。

金融市場的警訊

關稅戰的副作用之一是金融市場的不穩定。野村綜合研究所指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關稅消息公布後,從4%以下迅速攀升至4.5%,最終穩定在4.4%高位。這種「股債雙殺」現象,伴隨美元走弱,構成「三重低迷」(股市、債市、匯市同時下跌),令人聯想到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的市場恐慌。


川普政府對長期利率上升的擔憂促使其推出90天對等關稅暫停措施,並於4月11日宣布電子產品關稅豁免,緩解科技業壓力。然而,市場動盪未完全平息。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鮑恩(Chad Bown)警告,川普政策多變,此次豁免可能只是暫時性調整,類似2018至2019年貿易戰期間的短暫讓步。


市場傳言中國大陸可能出售其持有的7,608億美元美國國債,作為對關稅戰的報復手段。野村綜合研究所分析,若此舉成真,將推高美國長期利率,衝擊房貸市場並損害消費者利益。2025年1月,海外持有美國國債總額達8.526兆美元,其中日本以1.079兆美元居首,中國大陸位列第二,其賣債行動的影響不容忽視。

科技產業的喘息空間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4月11日宣布豁免電腦、智慧型手機及晶片等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為科技巨頭帶來顯著利多。蘋果(Apple)尤其受益,其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約80%的iPhone在當地製造。對等關稅實施初期,蘋果市值數日內蒸發約7000億美元,此次豁免有助於穩定其財務表現。


輝達(NVIDIA)與微軟(Microsoft)同樣受惠。輝達的晶片產品免於關稅壓力,將提升其在人工智慧與資料中心市場的競爭力;微軟的硬件產品如Surface系列也將降低成本。然而,白宮官員透露,川普計劃針對半導體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展開研究,並於4月14日公布最新進展,顯示晶片關稅政策仍存變數。


對消費者而言,豁免措施有助於避免電子產品價格因關稅而飆升,緩解通膨壓力。但鮑恩警告,川普的「政策髮夾彎」風險猶存,企業與投資者需保持警惕,謹防豁免措施被突然取消。

中國大陸的戰略回應

中國大陸對美國145%關稅的回應異常強硬,宣布對等報復關稅,顯示其不願示弱。野村綜合研究所分析,中國大陸經濟雖受房地產低迷與外資撤離影響,但習近平領導下的政策重心已轉向安全保障而非單純經濟成長。積極的財政刺激措施,如放寬財政赤字限制,顯示中國大陸試圖抵消關稅對出口的衝擊。


統制經濟的特性使中國大陸能部分緩解關稅帶來的民生壓力,例如通過補貼穩定物價。相較之下,美國的高關稅可能直接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加劇國內通膨,對消費者影響更顯著。


出售美國國債的可能性雖引發關注,但操作挑戰頗大。野村綜合研究所援引1997年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的案例,當時橋本僅提及賣債便引發市場動盪,迫使日本政府澄清。中國大陸若採取類似行動,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混亂,連帶損害自身利益,但其作為談判籌碼的潛力不容忽視。

未來的不確定性

野村綜合研究所更新了關稅戰的三種情境預測。樂觀情境假設中國大陸關稅維持145%,其他國家為10%,全球GDP下降0.79%。悲觀情境下,若其他國家對等關稅升至24%,全球GDP降幅擴大至0.99%。標準情境預計其他國家關稅略降至21%,全球GDP下降0.90%。無論何種情境,世界經濟都難逃顯著衝擊。


對日本而言,標準情境下GDP降幅約1.15%,景氣衰退風險高達70%。美國衰退風險約50%,全球經濟危機陰影籠罩。川普4月14日將公布的半導體關稅進展,可能進一步影響市場預期。若中國大陸動用國債賣壓作為談判籌碼,市場緊張情緒恐加劇。


川普政府可能因國內通膨壓力或2026年中間選舉考量,在未來半年至一年內調整關稅政策。若金融市場持續動盪,調整時程或提前至三至四個月。然而,中國大陸的強硬姿態與潛在國債策略,使談判前景充滿變數。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45%關稅的決定,重塑全球貿易格局,將世界經濟推向風暴邊緣。電子產品關稅豁免雖為科技產業提供喘息空間,但川普的政策不確定性與中國大陸可能的國債賣壓策略,顯示貿易戰遠未結束。對日本等國而言,關稅連鎖效應已侵蝕經濟根基,未來需密切關注美國政策轉向與中國大陸的應對。在保護主義與全球化之間,全球經濟命運懸於一線,任何誤判都可能引發深遠後果。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