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唯一營運中的捕鯨公司Hvalur hf.,日前宣布將取消今年(2025年)夏季的長鬚鯨(fin whale)獵捕計畫,這已是連續第2年未進行捕鯨活動。與此同時,日本與挪威的捕鯨業也因環境壓力與市場變化,正經歷轉型與爭議。
當地媒體《Iceland Review》報導,Hvalur hf.上周已通知員工,2025年捕鯨季將暫停,但公司尚未發表正式聲明。公司執行長洛夫松(Kristján Loftsson)長期堅定支持捕鯨,目前也還未對媒體置評。
2024年12月,時任冰島總理班乃迪克松(Bjarni Benediktsson)在卸任前批准Hvalur公司一項為期5年的捕鯨許可證,引發國內外環保人士及動物福利團體的強烈批評,認為冰島政府完全無視民意。根據2024年冰島自然保護協會委託Maskína進行的調查顯示,更多冰島人認為捕鯨損害國家形象,而非帶來正面影響。過去十年,冰島對商業捕鯨的支持率顯著下降,2023年雖仍未限制,但並無任何捕鯨活動。
🚨BREAKING! Incredible news from Iceland today: Hvalur hf will not be sending vessels to hunt fin whales this summer, according to RÚV reports. 🙏🐋
— World Animal News (@WorldAnimalNews) April 11, 2025
We must continue to put pressure on Iceland to end whaling for good! 🚫🐋
Via: @CaptPaulWatson pic.twitter.com/7biERsxqO8
目前,全球僅冰島、挪威與日本3國允許商業捕鯨,但3國均面臨國際壓力與國內輿論挑戰。日本於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重啟商業捕鯨,主要針對小鬚鯨、布氏鯨及塞鯨。2024年,日本捕鯨業首次將長鬚鯨列入獵捕清單,引發國際社會譴責。日本政府堅稱,捕鯨是國家文化傳統,且鯨肉市場仍有需求。然而,國內年輕世代對鯨肉消費興趣持續下降,2023年鯨肉消費量僅2000噸,遠低於1960年代的23萬噸高峰。環境團體如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批評日本捕鯨破壞海洋生態,呼籲全面禁止。日本捕鯨業者正面臨經濟困境,政府補貼成為行業主要支撐。2025年初,日本計劃擴大科研捕鯨範圍,但國際壓力與國內市場萎縮讓前景不明。
而挪威主要獵捕的對象是小鬚鯨。2024年,挪威設定約1000頭的捕鯨配額,但實際捕撈量僅約600頭,反映市場需求疲軟。挪威鯨肉主要供國內消費及出口日本,但近年出口量銳減,2023年對日出口僅約50噸。國內年輕人對鯨肉興趣下降,餐廳與超市逐漸將鯨肉下架。挪威捕鯨業同樣面臨國際批評,歐盟及多國對其商業捕鯨表示反對。挪威政府堅持捕鯨屬合法傳統產業,但環境團體警告,小鬚鯨族群長期受威脅,可能影響海洋生態平衡。2025年,挪威計劃維持類似配額,但業界預期捕撈量將進一步下降。
冰島Hvalur的決定反映全球捕鯨業的困境:環境意識抬頭、市場需求縮減及國際壓力增加。專家分析,Hvalur若連續多年停止捕鯨,其5年更新一次的許可證可能面臨重新評估。冰島政府則需平衡經濟、文化與國際形象,捕鯨政策的未來走向備受關注。與此同時,日本與挪威的捕鯨業也在經濟與環境的雙重壓力下尋求出路,全球捕鯨活動的縮減或許預示著這一爭議性行業的轉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