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都拿對方為籌碼 對抗美國關稅戰

2023年4月6日,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左)訪問北京,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2023年4月6日,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左)訪問北京,會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圖/取自中國政府網

自從1月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中國大陸和歐盟就加速貿易協商,以因應即將到來的關稅戰,在川普正式對全球加徵關稅後,中國大陸和歐盟的作為更顯示,雙方都拿對方作為對抗美國關稅戰的籌碼。

14日,在大陸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以答記者問的方式向歐盟喊話,中歐都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宣導者、世界貿易組織的堅定維護者和支持者;中方願同包括歐盟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加強溝通協調,不僅維護各自的利益,也共同捍衛國際貿易規則和公平正義。

不只大陸要拉攏歐盟一起對抗美國關稅戰,歐盟也在拉攏包括大陸在內的亞洲國家一起對抗美國關稅戰。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10日即指出,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將探索與CPTPP成員加強合作;她還表明,歐盟希望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一項雙方都能接受的協定,否則,如果中國和歐盟在保持全球市場開放方面找到共同點,歐洲就可以專注於減少對川普領導下美國的依賴。

美國彭博社11日的報導也點出,由於擔心跨大西洋關係已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歐盟正競相與世界各國達成貿易協定,以減少對美依賴。歐盟首席談判代表、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將於美國時間14日前往華盛頓,遊說川普降低美對價值3800億歐元的歐盟出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談判的同時,歐盟正在加緊努力在其他地區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因為歐盟官員認為,歐盟與美國的關係永遠不會回到過去。

日前,川普宣布對歐盟幾乎所有出口產品徵收20%的對等關稅,隨後又將這一舉措推遲90天,維持10%的新稅率不變;美國還對歐盟出口的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並對歐盟汽車及部分汽車零組件徵收25%的關稅。

從川普1月就任以來,歐盟就加速與各國的貿易談判進度,歐盟在川普宣誓就職前幾天就表示,加強與墨西哥的貿易關係,並在川普就職當天重啟與馬來西亞的貿易談判;隨後在2月和3月,歐盟高層官員會見印度和南非領導人,就貿易等話題進行會談,同時積極尋求與加拿大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歐盟在美國針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角度,因為歐盟擁有全球最大的貿易協定網路,覆蓋約75個合作夥伴,貿易額超2兆歐元,其中,跨大西洋商品和服務貿易額已達1.6兆歐元。

而歐盟在川普就任後加速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主要就是應對美國關稅戰風險,例如謝夫喬維奇最近就坦言,美國占全球商品貿易的13%,歐盟的目標是「保護剩餘的87%」,並確保全球貿易體系對歐盟等其他國家有利。馮德萊恩10日也表示,歐洲繼續致力於實現貿易夥伴關係多元化,與占全球貿易87%的國家接觸,共同致力於自由開放的商品、服務和思想交流。

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促使中歐加速經貿合作,4月8日,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與謝夫喬維奇視頻會談,雙方同意儘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准入相關問題,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雙方同意,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以及討論中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問題。歐盟方面也證實,下一屆中歐峰會時間正在協調,預計將於7月舉行。

不過,歐盟想降低對美貿易依賴的努力並非一夕可成,法新社稱,美國擁有全球難以企及的市場力量和需求,這使得美國很難被取代,尤其是在短期內;歐洲政策中心的研究員瓦格·福克曼表示,重新規劃貿易路線和貿易額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紐約時報》也指出,歐盟這次轉向不太可能毫無痛苦,但正如馮德萊恩及其團隊常說的,「美國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但並非萬能的」,因此歐洲的基本戰略是推動與美國達成協議,但它也認識到世界正處於變革的風口浪尖,並希望利用這一局面取得成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