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鑽石貿易商警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起的全球貿易戰及關稅政策,使總值820億美元(約台幣2.66兆元)的鑽石產業「幾近停擺」。全球最大的鑽石交易中心、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目前貨運量已降至正常值的七分之一,供應鏈正面臨嚴重衝擊。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川普政府對鑽石進口徵收10%的關稅,並針對不同原產國提出變動的「對等關稅」,而美國身為全球最大的鑽石消費國,約佔全球需求的一半,但因美國沒有鑽石礦場,必須全數仰賴進口。儘管白宮已將部分國家關稅暫緩90天,但仍充滿不確定的前景,已對寶石貿易商及印度龐大的拋光業造成寒蟬效應。
安特衛普鑽石中心執行長倫特梅斯特斯(Karen Rentmeesters)表示,自川普本月宣布新關稅後,該中心的鑽石貨運「幾乎停滯」,每日貨運量僅為正常時的七分之一。她批評將鑽石納入關稅「毫無道理」,「這正在擾亂這個行業,一切都真的停滯了」,並將當前的混亂比喻為新冠疫情對全球化產業的衝擊。
美國是全球最大鑽石消費市場,佔全球需求約50%,但因國內無鑽石礦,需完全依賴進口。鑽石供應鏈高度全球化,一顆鑽石從非洲波札那(Botswana)等生產國,經杜拜等交易中心、送至印度加工,再到消費者手中,需多次跨境運輸。美國在供應鏈中負責認證環節,全球最大認證機構美國寶石學院(GIA)位於加州,僱有3200名員工。
然而,關稅政策威脅了鑽石進出美國進行認證的正常流程。GIA營運長帕特爾(Pritesh Patel)表示,該機構正擴大杜拜與香港等國際辦公室的服務,以減輕關稅影響,並研究是否可通過臨時進口擔保或自由貿易區,豁免認證用鑽石的關稅。
印度加工超過90%的全球鑽石,其年值數億美元的鑽石出口產業,因對等關稅而面臨重創。根據美國對印度商品提議的27%關稅(若未達成額外協議即將實施),印度加工的成品鑽石將被視為「印度原產」而直接受到衝擊。獨立鑽石分析師齊姆尼斯基(Paul Zimnisky)指出,不確定性將抑制消費者對奢侈品如鑽石的需求,「當人們感到不確定時,就會對購買或投資感到猶豫」。
鑽石產業近年已因疫情與人工合成鑽石的競爭而需求低迷。礦業公司Trustco Resources主席切特伍德(Richard Chetwode)表示:「鑽石產業目前處境艱難,關稅無疑是雪上加霜,且無法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珠寶品牌戴比爾斯(De Beers)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過去2年因市場低迷,已將該鑽石巨頭減值45億美元(約台幣1459億元),並計劃今年(2025年)稍晚透過首次公開募股將公司分拆。
全球最大鑽石珠寶零售商、紐約上市公司徽記珠寶(Signet Jewelers)也受到關稅影響,該公司本月(4月)4日通知供應商,不會承擔現有訂單的新關稅成本,要求海外供應商自行支付,並敦促其盡快於4月與5月將訂單運入美國。
全球貿易戰不僅衝擊鑽石需求,也造成供應鏈重大錯位。安特衛普的貨運停滯僅是冰山一角,若美印等國無法達成關稅協議,印度加工業與全球鑽石市場將面臨更嚴峻挑戰。專家呼籲,鑽石產業需尋求政策豁免與多元化市場策略,以應對當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