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台海衝突 吳豐山:兩岸和睦才是唯一大道

美國與大陸爭霸,圖為示意圖。圖/中央社
美國與大陸爭霸,圖為示意圖。圖/中央社

海基會董事長吳豐山16日出席淡江大學舉辦的「2025年美中台關係的互動與發展研討會」表示,美中若爭霸,毋須訴諸毀滅性戰爭分勝負;兩岸若終將解決紛爭,應以善意與智慧和平協商,共建新關係,追求人民福祉與共榮,才是唯一光明大道。

吳指出,美陸台三方互動歷史悠久,但真正緊密始於兩岸分治後的75年。國際政治講求實力與現實利益,美國便是代表之一。韓戰後,美國重新支持遷台的蔣中正政權,至1978年為聯中制俄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但以《台灣關係法》繼續維護其在台利益。

談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吳說,美國立場未變,惟國會多次提出挺台法案。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是「項莊舞劍」,重點在於美國現任國務卿反對武力改變台海現狀,國防部也將「嚇阻中國奪台」列為與「保衛美國本土」並列的戰略目標。不過川普作風權變,須對其政策保持警覺。

吳也指出,所謂「台灣問題」,來自中共堅稱中華民國1950年已滅亡,實則台灣在其後蓬勃發展,民主意識高漲,中共治理從未及於台灣。

他回顧兩岸歷任領導人與政策,包括毛澤東、蔣中正、蔣經國及李登輝。中共曾主張「解放台灣」,兩蔣強調「反攻大陸」、「反共復國」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長達數十年兩岸不往來。直至開放港澳轉口與老兵返鄉,才有改變。李登輝推「國家統一綱領」,後來又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對岸則反應複雜。

2000年陳水扁執政,提出「四不一沒有」,但兩岸互動不順。2008年馬英九上台,主張「和中」,兩岸進入交流高峰,並促成馬習會。2016年蔡英文執政,僅承認「九二會談的事實」,不認「九二共識」,對話中斷至今。

對「九二共識」,吳表示現已非政府政策,然對岸堅持無此共識就無對話可能。他曾詢問「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的定位」,對岸僅以「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回應,未正面說明。

針對賴清德總統提出的「賴十七條」,吳說,過去中共與民進黨政府疏遠,卻與在野黨關係緊密,並加強對台滲透及軍機擾台。賴清德於就職時宣示捍衛中華民國,一個月前則將中共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提出17項應對措施,引發中共不滿,並於4月1日舉行軍演作為回應。

吳強調他忠愛台灣,不帶意識形態,主張理性對話。他指出,十九世紀中國飽受欺凌,如今崛起追求民族復興,值得尊敬;台灣歷經外族與高壓統治後,也追求自立自強,應獲理解。可惜中共對台灣人民的努力缺乏同理心,甚至視為「背祖忘宗」。其實只要一念之善,也能欣賞台灣的成就。

他也反駁「台灣微不足道」的觀點,指出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與經濟規模上不容小覷。台灣面積有限、財政無法負擔戰爭風險,歷任總統國防政策皆以「止戰為備戰目的」。

最後,他引用 St. Louis Fed 顧問 Neely 的分析指出,若台海爆發衝突,無論中、美、台或周邊國家,皆將受重創,全球經濟也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損失。

吳總結,美中台三角關係仍處「二大一小」格局,美中競爭難免。川普厭戰但不可預測,習近平內政壓力沉重但外表淡定。台灣雖小,若能靈活應對,謀求平衡角色,也能成為和平的關鍵棋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