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象徵著「雨生百穀」,此時氣溫回升、降雨增多,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在台灣與華人文化中,穀雨不僅與農事密切相關,也蘊含豐富的民俗、禁忌與養生智慧。
「穀雨」的名稱源自於「雨生百穀」,意指春雨滋養萬物,促進穀類作物的生長。根據古籍《淮南子》,傳說倉頡造字後,天降穀雨,象徵天地間的和諧與人間文明的啟動。此節氣標誌著春耕的開始,農民們期待降雨以利播種
在台灣民間,穀雨亦有多項文化習俗與養生智慧流傳。屏東內埔鄉流傳「穀雨補老母」傳統,出嫁女兒會在這天會回娘家,奉上豬腳麵線表達孝心;而正值牡丹盛開之際,賞花亦成應景活動,象徵富貴與吉祥。另有貼「穀雨貼」以避邪,另有穀雨當天外出踏青,稱為「走穀雨」,有助於吸收大自然的正能量,增強身心健康,在民間廣為流傳。
農曆時序邁入穀雨,傳統上亦有相關禁忌,諸如避免搬家動土、忌見血光,以及應保持情緒平穩,避免爭執,以順應節氣所帶來的能量轉變。
穀雨時節氣候轉暖、濕氣增加,容易導致脾胃濕熱。在養生方面,中醫建議此時應健脾祛濕,適合攝取如薏仁、紅豆、山藥等食材調養體質,並搭配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促進氣血流通。另可飲用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疏肝解鬱,舒緩濕熱之氣。
穀雨節氣是春夏交替的重要時刻,也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生活智慧。順應節氣養生、適時調整生活節奏,不僅能順應自然節律,還能增進身心健康,有助於迎接即將到來的初夏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