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大罷免案加上檢調太超過的配合,讓75歲的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媽媽經歷了最難熬的一天,也引發國民黨內上下同仇敵愾,真的太超過了,就算偽造文書,難道會比共諜的案情更加嚴重嗎?北檢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嗎?國民黨面臨大罷免及不公對待,與其坐以待斃,也喚不回民進黨當局的良心,倒不如奮力一搏,或許還有出路。所謂的台灣內部和國際外部號稱人權團體也都失了聲,犧牲了對理念價值的追求而屈服於立場和現實。
日前,台北市長蔣萬安在國民黨集結北檢抗議時拋出倒閣建議,引發外界議論。雖然倒閣受限於民眾黨的態度和賴清德總統的決定,但是蔣萬安這番談話有如暮鼓晨鐘給藍軍當頭棒喝,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最後一搏,反正結果都是對國民黨非常不利;蔣萬安的「抗綠路線」是不得已的選擇,國民黨也表示在426凱道遊行後正式向民進黨、大罷免宣戰,要把反罷免的人激出來,這對於藍軍而言意義重大,不必在考慮台灣社會和諧和未來發展困境。
逼到絕路,也不得不反擊,已經退無可退,這是國民黨生存最後奮力一搏,一方面國民黨中央太過軟弱且考量大局,但委屈卻不能求全,反而使支持者氣憤、無奈,失望,因此要提升藍營士氣,必須採取一些行動,成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現態度。若再毫無作為,不只2026九合一沒戲,就連2028也都岌岌可危。
所謂的倒閣係指的是立法院得以對行政院院長及其內閣提出不信任案,要求請辭的權力。根據憲法增修條文規範:「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
但變數在於,沒有民眾黨的配合或民進黨內權力鬥爭的配合,倒閣是成不了,換一個人來執行賴清德總統的意志,當然改變不了大局;此外若賴清德不解散立法院,反而訴求成為大罷免的催票動力;大罷免後的改選是一個問題,解散立法院重選,區域立委又要花一筆錢來選舉,也是一個問題,這些都包含著各政黨及各派系的政治算計,很難有絕對的答案,也就是說這是一場政治豪賭。
總之,倒閣是台灣的憲政體制中為了使行政與立法合理互動的制度設計,倒閣是立法院透過機制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的行動。其法律依據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明定立法院有權對行政院長表達不信任,要求其下台,甚至進一步引發國會解散。根據憲法規定,不信任案若經立法院三分之一以上立委提案、全體過半數通過,行政院長應於十日內辭職;總統則可選擇是否解散立法院。這套制度設計,目的在於權力分立下提供制衡的合理空間。倒閣並不會直接影響賴清德,但在政治現實上,若倒閣行動獲得多數民意支持,將對賴總統的聲望與政治穩定造成重大壓力,間接形成「政治不信任」。若賴總統選擇解散國會,也可能引發更多政局變動與政黨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職是之故,民進黨執政不拚經濟拚政治搞對立,國民黨也只能奉陪,倒閣成不成、立院是否解散,國民黨都決定不了結果,但明確的是必須要有一個態度,對支持者有所交代負責。無論如何,大罷免成功國民黨必將遭到團滅,遍體麟傷;眼下,只有全黨上下,同心同德,結合所有泛藍的力量,打贏反罷免的戰役;倒閣的成敗雖無法決定,但態度必須明確,國民黨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有所立場。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