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19日上午在北京舉辦一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引發全球關注。最終,由名為「天工」的機器人以2小時40分42秒率先抵達終點,奪下冠軍。多家台灣媒體也針對此事進行報導。陸媒指出,從春晚上機器人的亮相,到如今舉辦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馬,台灣媒體對大陸科技的快速進展表達驚嘆。
陸媒「看台海」報導,「鋼鐵跑者」為馬拉松賽事注入了新的活力,並開啟了人機協同競技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示了大陸在技術上取得的驚人突破和全球領先的創新實力。
這場賽事的舉辦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盛事。一位台灣年輕人向「看台海」表示,看到人形機器人參加馬拉松後,不禁感到震撼,這實際上展示了中國大陸在科技創新應用方面的進展,並且令人氣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報導稱,這場半馬賽事無論在技術、產業還是社會影響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機器人選手與人類跑者同場競技,不僅是一次競速的賽事,更是大陸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的縮影。
在這場獨特的比賽中,大陸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之飛速進步引發民眾熱議。台灣青年闕鬱璇提到,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從總台春晚的機器人表演到如今的馬拉松比賽,大陸的科技發展如同加速般進行,底子厚實且接地氣,宛如科幻小說中的場景變為現實。
有輿論指出,此次賽事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為未來的機器人合作、特種服務等應用場景奠定基礎。
在北京大學的台灣教師陳文成認為,大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驚嘆,機器人的長距離動態平衡技術屬於難題,這場機器人馬拉松展現了大陸在全球科技版圖上的重要地位。未來,機器人養老、機器人家政服務等理念也有望在大陸成為現實,讓普通民眾親身體驗到科技改變生活的樂趣。
台灣青年林惟綱則感慨說:「大陸的機器人都在參加馬拉松,然而我們這裡卻每天沉陷在內耗中。」他指出,大陸正默默地變強,專注於科技研究,並致力於造福人類,正是「非常厲害」的體現。
另一位青年林冠臣則指出,面對當今全球的混亂局勢,台灣政府無所作為,甚至鼓吹「吃苦當補」。相比之下,大陸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突破技術瓶頸,讓他渴望能夠像那些科研人員一樣,為全球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陸媒報導,從春晚機器人精準掌握手絹的驚艷亮相,到如今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每一次技術展示都見證了中國科技向世界領先者的位置不斷邁進。這些重大的科技成果不僅造福大陸人民,也為全球發展奉獻了大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