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關稅廳21日表示,該國發現越來越多來自海外的產品試圖偽裝為韓國出口品,主要來自中國。報導指出,中國利用南韓作為中轉地,意圖避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的大規模關稅政策。南韓海關官員也與美方舉行會議,將加強聯合查緝行動。
路透報導,南韓關稅廳表示,經上月展開的特別調查後,今年第一季已查獲總額達295億韓元(約2,081萬美元)的原產地標示違規案件,其中出口至美國的貨品佔比高達97%。相較之下,2024年全年的違規總額為348億韓元,其中出口美國的貨品佔比為62%。
川普於1月重返白宮後,對多項產品及多個國家加徵關稅,包括2月起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大幅提升。
南韓海關調查企劃局局長李光宇(Lee Kwang-woo,音譯)表示:「川普第一次執政期間曾出現偽裝出口的增加情況,我們預期此次也會出現類似趨勢。」李光宇指出,預見潛在風險後,當局主動展開此次調查,以防止非法出口。他在記者會上表示,從第一季起就已發現試圖規避川普新關稅的跡象。
南韓海關官員21日與美國官員舉行會議,討論聯合調查合作事宜。
南韓官員指出,來自鄰近中國等國的企業可能會試圖利用南韓作為中轉地,以規避美國的關稅與管制,因南韓是美國主要盟友,並簽下自由貿易協定。類似行為預料將增多。
川普本月原訂對南韓徵收25%關稅,作為新一輪全面徵稅的一部分,不過該關稅隨後被暫緩3個月。美國目前對中國徵收145%關稅,經濟學家表示,這導致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幾近中斷。
21日公布的查獲案件中,包括價值33億韓元的電池用陰極材料,自中國進口後被標示為南韓產地,出口至美國,以規避1月間即已生效、尚未屬於川普新政策範圍的高關稅。
今年3月,另有價值193億韓元的監視器零組件自中國進口,在南韓組裝後輸往美國,以規避對中國通訊設備的限制。其中部分貨品已出境,部分仍滯留於港口。
南韓關稅廳已成立專案小組,防堵此類非法出口行為,並計劃擬定更具體的因應對策,以保護本國企業。同時,已查獲的違規案件將移送檢方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