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貿易政策近日突然放軟,引發市場震盪及爭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撰文痛批,此舉不僅暴露政府政策黑箱作業,更突顯政經誠信危機,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彭博》指出,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22日)在摩根大通(J.P. Morgan)於華盛頓舉行的閉門投資者峰會表示,美中之間關稅對峙形同「貿易禁運」,難以持續,兩大經濟體勢必在短期內尋求降溫。隨後川普公開呼應稱,若與中方達成協議,將下調對中國商品徵收的145%高額關稅,並一改此前威脅表示,無意撤換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市場將此解讀為政策鬆動,美股應聲上揚。
不過對此,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其《Substack》專欄發文,嚴厲批評這一系列動作,在兩個層面令人不安:一是政策缺乏透明度,二是政府誠信的崩解。他質疑貝森特作為財政部長,竟在未經公開宣布情況下,向私人投資者透露重大政策轉向,這形同為「大規模內線交易」鋪路,可能讓與會者在消息公開前提前進行市場操作,引發利益衝突與資訊不對稱。
克魯曼表示,「為何沒人站出來大聲質疑?財政部長在閉門會議中發布重大政策變化,到底在搞什麼?這不就是政府版的內線交易?」他以自身經歷為例指出,《紐約時報》的利益衝突規範禁止他以專欄作家身份參加類似摩根大通的閉門會議,如今一位財經最高官員竟在這種場合公開政策轉向,「這是巨大的道德失範,前所未有。」
更令克魯曼震驚的是,貝森特出席這類活動的正當性本身就令人懷疑。他質問:「高階政府官員本不該幫投資銀行招待客戶,貝森特參加這場會議有沒有收費?在過去任何一屆政府中,都是不可想像的。如今我們是否進入一個只要支持川普或其政策,就能獲高層機密簡報的時代?」他甚至揣測,川普是否在貝森特發言後才被迫附和,質疑這究竟是「宣布政策」還是「製造政策」。
在政策方面,克魯曼同樣不留情。他說,貝森特宣稱川普對中國加徵145%高額關稅即將取消,承認這些關稅「瘋狂」,形同禁運。然這項關稅政策是川普僅僅兩週前才強硬宣布的,如今卻被自家高官推翻,等同「政策投降」。克魯曼批評這種極端的政策逆轉,不僅損害企業信心,更因其反覆無常的不確定性,讓企業無所適從。他說,「兩週前說要加稅,現在又說要友好,這樣的環境,誰能制定長期商業計畫?」
克魯曼預測,川普可能很快與中國或其他國家宣布所謂的「貿易協議」,但這些協議很可能是空的「諒解備忘錄」,缺乏實質內容,僅為粉飾政策成果。他警告,這種做法無助解決貿易摩擦,反而進一步證明川普政府的承諾不可信,連其威脅也不具分量。「川普和貝森特會把這些當成勝利來吹噓,但實際上,這只是再次印證這個政府毫無可信度。」
克魯曼表示,冷靜的觀察者只會看出,川普一旦被反擊就會退縮。既然中國知道他能被逼退,為什麼還要「友善」?反之,中國會變得更不可能讓步,其他國家也會更有信心對抗川普,並轉而與北京合作。
就在克魯曼發文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今天(24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中美雙方目前並未就關稅問題展開任何形式的磋商或談判,更不存在所謂「即將達成協議」說法,針對近日美媒報導,中方認為都是「假消息」,可謂重重打臉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