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局勢急劇升溫,雙方採取多項報復性措施,使得兩國關係跌至多年來的最低點。導火線是一場發生在印度喀什米爾帕哈甘地區的武裝襲擊事件,共造成26名男子死亡,為自2008年孟買槍擊事件以來,印度最嚴重的針對平民的襲擊。新德里方面指責該事件涉及巴基斯坦,並迅速降低與巴國的外交關係,暫停1960年簽署的《印度河水條約》,關閉雙邊唯一的陸路通道。
作為回應,巴基斯坦24日宣布多項強硬措施,包括關閉與印度的邊境口岸、全面暫停雙邊貿易及經阿富汗的過境貿易,並停止向除錫克教徒外的所有印度公民發放南盟簽證,要求在巴印度人48小時內離境。此外,巴基斯坦還要求所有印度駐巴使館武官於4月30日前離境,並限制印度外交人員數量至30人。伊斯蘭堡更宣布對印度航空公司關閉領空,並考慮中止1972年簽署的《西姆拉(Simla)協議》,該協議是在兩國之間的第三次戰爭之後簽署的,為兩國在處理喀什米爾問題提供框架。
印度方面則未對巴國的聲明立即作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河水條約》歷經兩國戰爭仍然得以維持,若被中止,將嚴重衝擊巴基斯坦發電與灌溉所仰賴的水資源,伊斯蘭堡已表示,任何阻止其獲得水源的行為都將被視為「戰爭行為」。
此次危機再次凸顯喀什米爾地區作為兩國敵意核心的敏感性。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經誓言懲罰襲擊者,印度也已全面中止對巴簽證服務。這場外交對峙使得南亞地區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也引發國際社會對兩個擁核國衝突升級的憂慮。
新華社旗下公眾號「牛彈琴」指出,印巴之間有可能出現三種狀況:第一,重演2019年的印巴衝突,印度入侵巴基斯坦;第二,印度利用水資源繼續施壓巴基斯坦;第三,印巴發生第四次大規模戰爭。他指出,目前印度還停留在秀肌肉的階段,但是莫迪作為一個民族主義強人,不無發動戰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