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連戰和平之旅二十年啟示大(三)

2005年4月29日下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晤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圖/新華社
2005年4月29日下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晤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圖/新華社

張榮恭/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

一甲子握手 六十年文件

29日下午3時,是萬眾高度矚目的時刻。連戰伉儷等人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進入,胡錦濤已在北大廳等候。連戰走過長條紅地毯,兩人同時伸出右手緊握。這是一甲子的握手,標誌著國共兩黨正式和解,解決了中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政黨關係。兩岸關係即因國共內戰而造成,所以這次握手也指引了兩岸關係應走的方向。連胡兩位的手握住了36秒,身體也移動角度,供中外媒體捕捉這歷史的剎那。攝影機的閃光燈久久未停。連戰繫著藍色領帶,胡錦濤繫著紅色領帶,可謂領帶政治學。

外國主流媒體也作了現場直播。遠在美國的CNN主播指出,國共兩黨領導人上一次相似的場景,是1945年蔣介石與毛澤東在重慶。如此宏觀的報導,反映了連戰之行在台海局勢和東亞政治上的份量。

胡錦濤相繼與連夫人和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及秘書長林豐正握手後,移步到東大廳,和已在場的訪問團全員合影後,進行會見交談,訪問團全員參加,開放給媒體採訪。中共方面參加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吳儀、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等。

胡錦濤肯定了連戰走出“歷史性的一步”,為兩岸關係帶來春天的信息。認為國共兩黨雖然還有分歧,仍可求同存異,透過交流對話,共謀兩岸同胞福祉,共創美好未來。他稱頌孫中山先生是第一位號召“振興中華”的偉人。表示大陸願與台灣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黨派、團體、人士對話交流。

連戰講話表示,此行來得不易,是以中華民族一份子並抱持人文情懷與和平期盼而來。指出“過去不能改變,但是未來可以掌握”。

3時30分,兩黨各十位人士再移步到福建廳,以長方形桌進行正式會談,持續到5時10分。我有幸恭逢其盛。當年尼克森就是在福建廳和周恩來會談。固然福建廳有地利之便,是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進入後較近的場所,但因福建省曾是美國和中國大陸對立及兩岸對峙的前沿,所以“尼周會”“連胡會”都在此,亦有啟動和解之意。

連戰先作長篇發言,說明了台灣民眾當家作主的傳統與意志,指出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強調國民黨的基本立場是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認為兩岸應該建立經貿合作機制,形成互利互惠關係,最終建立共同市場;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進而達成和平協議,確保台海和平穩定;台灣需要國際活動空間,尤其迫切需要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國共兩黨應該建立溝通平台,促進兩岸關係良性循環。

江丙坤應連戰之請,成為這場會談除了連胡兩位之外的唯一發言者。他論述了兩岸經貿合作的必要性及共榮前景。

胡錦濤回應表示,大陸原本就理解和尊重台灣民眾愛鄉愛土的情懷與當家作主的願望,現在聽了連主席所說,將會更加予以重視。胡錦濤介紹了大陸“三步走”的現代化建設,指出遏制“台獨”才能保證兩岸和平。

胡錦濤就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1、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2、兩岸加強經貿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3、兩岸平等協商,加強溝通,擴大共識;4、鼓勵兩岸民眾加強往來,增進了解,融合親情。

願景創和平 兩岸互利顧民生

會談結束後,林豐正和我陪同連戰到北京飯店召開記者會。我以黨的發言人宣讀了“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會談新聞公報”,全文一千二百字。內容包括:以“正視現實,開創未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兩岸同胞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作為“兩黨共同體認”,提出五項願景(詳略):1、“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2、“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3、“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經濟合作機制”;4、“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空間問題”;5、“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記者會結束後,連戰伉儷與副主席們及秘書長前往中南海灜台。胡錦濤在此設宴款待,贈送了連戰祖父雅堂先生於民國三年因日本據台而拒當日本人、要求恢復中國國籍的申請書影印本(原本保存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舘)。

從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迎接、東大廳會見、福建廳會談,再到瀛台晚宴,如此高規格安排在兩岸互動上,直到現在二十年都沒有被突破。

4月30日近中午時分,訪問團飛抵西安。連戰是其家族遷台的第九代,於1936年在西安出生,八歲時離開這裡。此行立即前往他上過學的後宰門小學,沿途路邊的民眾擠滿好幾層,水洩不通。後宰門小學校長致歡迎辭時,稱他是老學長;六位小學生吟歡迎詩時,稱他為爺爺。連戰上台講話時,稱呼在場學生是小學長。

他的講話十分感性。在圓滿完成前兩天北京的政治活動後,來到自己出生及童年之地,必是心情放鬆,感情奔放。他向小學長們自我介紹說,祖父雅堂先生為他取名為戰,是因中國遭受日本侵略,必有一戰,更須致勝。

連戰追憶祖父把父親連震東從台灣送到大陸追隨黨國元老張繼的故事,展露了家族的民族情懷。又敍述自己成長在烽火連天的時代,知道戰爭的殘酷,所以更加珍視和平。最後對小學長們予以期勉。他作教室巡禮時,爺爺的呼聲此起彼落,氣氛非常歡樂。

陝西省委書記李建國在大唐芙蓉園宴請。他後來當到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第一副委員長。前一天𤅗台晚宴時,胡錦濤已預告李建國有海量,果然來者不拒,賓主盡歡。(未完待續)

(本文轉載自《中國評論通訊社》)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