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退輔會所屬「榮民榮眷基金會」配合拍攝的微電影《走在燦爛榮光裡》近日殺青上架YT。前退輔會副主委、榮民榮眷基金會前董事長李文忠說,他在拍攝過程中曾提醒導演,這故事講述的是每個故事背後蘊涵的精神。他說,榮民服役時保家衛國,退伍後散落台灣各角落糊口,繼續貢獻社會,「如同我的二姐夫、老芋士官長戌守澎湖30年,他不愛台灣誰愛台灣?他(她)們遇到困難時,國家不照顧誰照顧?他(她)們的子女退輔會及基金會不關懷誰關懷?」
由榮民榮眷基金會策畫,基金會董事長、退輔會副主委陳進廣動員8至10屆董監事參與拍攝的微電影《走在燦爛榮光裡》近日上架(https://youtu.be/NZocrEY4kf0?si=SJntNCEBx-a_mlNK),導演方英海是政戰學校畢業,他以真摯情感與深刻的歷史意識,致敬榮民一代保家衛國的精神與無私奉獻。這部影片不僅呈現榮民的犧牲與堅韌,也透過榮民榮眷基金會歷任主管說法,突顯對榮民及眷屬的長期照顧,喚起社會對老榮民福祉的關注。
榮民精神:從戰場到社會無私奉獻
微電影開場娓娓道來,「你知道嗎?有一群人在國家存亡之際,將青春投入戰場,槍林彈雨中捍衛你我,在社會發展之初,響應政府加入建設,開闢山林,豐饒荒土,勤儉一生,卻又傾其所有奉獻大愛,只因深信,下一代好國家才會更好。這一群人是榮民,他們慈愛的笑靨閃耀著榮光。」這段話勾勒了榮民在戰亂年代的英勇,也點出他們退伍後散落台灣各角落,繼續為社會貢獻的堅韌身影。
基金會前董事長李文忠在片中坦言,「軍人奉獻國家,這表示什麼?他不能在社會奮鬥,他要學習的是保衛的技能,不是在社會謀生的技能,所以很多社會謀生技能他是沒有的,很多軍人他的收入是不足以養家的,尤其早年,所以榮民榮眷基金會應要去幫忙。事實上,榮民榮眷基金會從頭到尾幫助的,都是沒有月退俸的人。」
基金會董事程澎澎說,「我們很多都是士官兵佔了多數,還有遺眷,他們退伍時間剛好碰到孩子是讀書時間,基金會的存在對他們多多少少是有幫助的。」她強調基金會對清寒榮民子女的教育支持,如獎學金計畫,對求學中的孩子起了「非常、非常好的作用」。
基金會董事馮姿雅表示,人在當下遇到困難時是不分身分的,在沒有資源可支持時,大家一樣都是走不下去的。「如果說你有那個餘力來支持我們,協助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基金會持續去協助榮民子弟們,這樣就太棒了。」她呼籲社會各界支持基金會,讓更多榮民家庭受惠。
董事王璽榜說,「這是榮譽感,他申請到獎學金還是有幫助的,尤其幾次基金會到各地隆重頒發,還有微電影,都是很好的作法。」他提到,許多無月退俸的榮民需外出謀生,生活艱辛,基金會「絕對不會放棄」這些人。
現任董事長陳進廣說:「榮民眷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到哪裡,無論是偏遠的山邊、海邊城市、鄉村或是海外,在有需要時,榮民榮眷基金會的服務就會出現在他們的身邊。」
前秘書長尤志煌則分享基金會轉型,他說,「外面對基金會也很陌生,連退輔會內的人都很陌生;這要改變,改變就是要突破,除榮民外,要讓社會大眾去認同這個基金會。」他表示,微電影拍攝是基金會的重要一步,「拍的是真人真事,都是以真實人物敘述相關的事蹟,所以拍起來非常感動人。」他強調,基金會不僅關注榮民的生活照顧,精神撫慰同樣重要。
李文忠的友人告訴他,這部微電影是導演為榮民團體拍攝的最後一部。朋友告訴李文忠,「沒有你的帶領,就沒有這些微電影,我們學弟方導(方英海)告訴我,這是他為我們拍的最後一個影片,他說他最感動的,就是你告訴他該如何拍這部影片和你在片頭說的那些話。」
這位朋友說,「我們都是中國人,第二代都在台灣出生,榮民保家衛國,現在我們這群也都成為老榮民了。」
《走在燦爛榮光裡》上映後在X平台引熱議,網友留言:「這是對榮民最好的致敬,他們的故事不該被遺忘。」有觀眾建議將影片推廣至國際,讓全球華人了解榮民對台灣的貢獻。
影片最後也呼應了榮民對福祉的期盼,盼退輔會持續完善醫療、經濟與子女教育補助,確保老榮民安享晚年。近期,退輔會推出高齡榮民照護計畫,預計2025年底前擴大實施,顯示政策正回應這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