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鋼琴家明納爾  5月來台演出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

明納爾這幾年開始重新鑽研並投入蕭士塔高維契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在這部作品中發現靜謐與哀傷並存的情感深度。圖/ 鵬博藝術提供
明納爾這幾年開始重新鑽研並投入蕭士塔高維契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在這部作品中發現靜謐與哀傷並存的情感深度。圖/ 鵬博藝術提供

「明納爾加入了我們這個時代偉大鋼琴家的行列」-Het Parool

繼以巴哈《郭德堡變奏曲》榮獲法國金叉獎後,荷蘭鋼琴家明納爾(Hannes Minnaar)再度來台,端出深受巴哈啟發的鉅作: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與賦格》。正如蕭士塔柯維契於傳統曲式中融合20世紀創作語彙,在蘇聯高壓體制下仍堅持思想與藝術的自由,這套作品也與巴哈當年藉著音樂探索信仰、突破調性疆界的精神遙相呼應。5/12(一)、5/16(五)在台北、5/13(二)、5/17(六)在高雄,邀樂迷透過明納爾的琴聲,感受靈魂的寧靜與力量。

2010年,明納爾於伊莉莎白女王大賽中榮獲第三名,自此展開蓬勃的音樂事業,與皇家管弦樂團、比利時國家管弦樂團等歐洲頂尖樂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明納爾在學生時期曾經學習演奏管風琴,深入接觸大量巴哈的作品,因而對巴哈的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在明納爾眼中,巴哈是音樂史的匯聚點,也是世上最偉大的作曲家。

結合對當代音樂的熱愛,明納爾這幾年開始重新鑽研並投入蕭士塔高維契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他在這部作品中發現靜謐與哀傷並存的情感深度,並深受其中賦格結構與精神所感動:「我向來是個賦格狂熱分子,研究巴哈的音樂就像服用一帖良藥,研究清晰的多聲部線條有助於理解思緒,而這些線條碰撞出的音樂內涵亦能滋養心靈。在蕭士塔高維契這部作品中,許多賦格以20世紀的作曲語彙,重新描繪巴哈音樂中的寧靜與悲傷——而那正是這套作品的精髓,幾乎每個小節都流淌著巴哈的靈感。」

「我在15歲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阿胥肯納吉彈奏這套作品,它立即吸引了我。之前我已經練過一些巴哈的《平均律》,我馬上深深著迷於這套「變形作品」。之後雖然我沒有在音樂會裡放入這套曲目,但平時一直拿出來練習,每一次我都會被其中的瘋狂與孤寂給打動。其到2020年疫情之際,我終於有機會好好鑽研這套曲目,並且將它納入我的錄音計畫與現場演出中。」

蕭士塔高維契創作這部作品的契機,是1950年擔任巴哈逝世200周年紀念音樂大賽的評審時,聽到許多青年鋼琴家演奏《平均律鍵盤曲集》之後深受感動,進而決定創作自己的「現代版平均律」,這個決定本身就像是在向「逝去」的巴哈致敬,也是一種將過去音樂之精魄延續至當代的行動,彷彿藉由音樂向巴哈致敬:「我銘記你,並願將你的聲音延續於世。」

 

▍演出曲目

5/12 () 5/16() 19:30 台北 國家演奏廳
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7-第1首到第12
D.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 No. 1-12

5/13 () 5/17() 19:30 高雄 衛武營表演廳
蕭士塔高維契:24首前奏曲與賦格,作品87-第13首到第24
D. Shostakovich: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 87 – No. 13-24

購票請按這裡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