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賴清德總統宣稱為一個更好的台灣,必須推動大罷免,他質疑反對黨立法委員親中、親共而不反共,進而出賣台灣利益,為罷免塑造合理理由。事實上,親中與賣台絕不能劃上等號,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就揭櫫親中愛台論;然而在概念運用上,親中與親共恐有所差異。
回顧3月15日民進黨舉辦全台首場「人民是頭家」宣講,賴清德透過影片宣講,讚譽前總統蔣經國守護過台灣,現今國民黨不但不反共,反而親共,質問:「每次中國對台灣進行威脅時,國民黨的人都不斷批判政府,國民黨對得起經國先生嗎,對得起廣大的台灣人民嗎?」賴總統藉助蔣前總統的反共政策,質疑今日國民黨不反共且親中賣台。攻擊國民黨不思如何落實蔣經國總統路線,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反共而且親共。
首先,民進黨批判國民黨對不起蔣經國總統。質疑國民黨偏離其政策路線,這實在是時空錯置、邏輯混亂。兩蔣總統奉行一中原則,承認中華民族及中國人認同;反共而不反中;認同中華文化、反對台獨。兩岸交流上固然歷經三不政策,但在蔣經國執政後期基於人道主義關懷,開放老兵返鄉探親,緩和兩岸緊張關係。
其次,標籤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賴清德批判國民黨嘴說要守護中華民國,卻反對軍購案、杯葛國防支出,無視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已再次定調,所謂「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沒有中華民國的存在空間,完全不理會台灣社會會遭受多大衝擊。賴清德強調,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在此,賴自我宣稱為中華民國捍衛者,標籤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套用國民黨主政用詞只有中國問題沒有台灣問題。
同時,賴清德攻擊台灣每一次大選,中國一定介入,希望能夠扶持親中政權,因為用買的、用騙的比用搶的容易。質疑這次反罷免案可謂是親中勢力復辟,等於是黑金王朝班師回朝。賴為取得大罷免的勝利及合法性基礎,不惜污名化國民黨若勝選,則是在台協力者助攻及黑金政治襲捲。
復次,賴藉蔣反共合理化其「反中」的藉口。賴清德運用「蔣經國牌」,主要是蔣主政時期持反共立場及堅持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及不妥協,藉此來凸顯其反中立場,及兩岸關係敵意螺旋交流陷入嚴重倒退,反而是堅持蔣經國路線。賴攻擊國民黨「親中」,藉蔣經國反共合理化其「反中」的藉口。如此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及指鹿為馬轉換概念語詞說法,服務於其政黨權力競逐,將原本屬於政黨政治衝突原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卻轉化成敵我矛盾。為獲取政治利益,不惜分化台灣社會及國家認同。
再者,承認一中原則與否定一中原則爭論。經國先生倡議一中原則即中華民國,也論及中華民國憲法就是立基於一中原則;斷然拒絕一國兩制,倡議一國良制。
李登輝執政期間,1988年行政院陸委會重申「一國良制」優於「一國兩制」,良制則是「民主、自由和均富」。馬英九執政期間曾表示,台灣從未改變「一國良制」的立場。後國民黨採取一中各表政策: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內涵之異。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源自一中原則自我詮釋。國民黨兩岸路線一脈相承,並未悖離蔣經國路線。
但賴清德卻認為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國民黨主張九二共識但反對一國兩制,賴指鹿為馬將九二共識內涵加以偷樑換柱,既不承認九二共識存在;也標籤化涉及兩岸關係性質的九二共識,等於兩岸統一後制度設計的一國兩制。賴清德不承認一中原則,且認為一中原則帶來戰爭,這與一般認為台獨會帶來戰爭的原初概念有所差異。
最後,雙重國族認同與單一國族人認同分歧。經國先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這是中國認同及台灣認同之雙重認同;而非賴清德並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默認黨籍幹部倡議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甚至連李登輝總統所倡議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亦不承認。
賴清德總統既然認同中華民國是台澎金馬是國號,國號中有中華二字,台灣人民不屬於中華民族嗎?那究竟屬於何種民族呢?還是創造日治時期反抗大和民族主義的台灣民族主義嗎?從民調來說,台灣認同將近65%-68%,雙重認同為35%-37%,中國認同約2.5%-3.5%。
換言之,雙重認同仍約佔四成左右,然政府對自稱中國人的公民、或稱大陸為祖國、藝人自稱中國人或中華民族準備實施裁罰或勸導,顯然不符合台灣民眾認同實然,也悖離前總統蔡英文所倡議沒有人因其認同而需要說抱歉。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