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兌美元2日狂升9.53角,創下36年來,單日升值金額與幅度的最高紀錄,政論名嘴黃士修指出,這是由於民進黨政府不敢得罪川普政府,央行並未積極干預所致。外媒也示警,未來台幣升值力道不減,恐重創台灣壽險業。
《聯合報》引述《金融時報》的分析,近期台幣強勢升值可能是壽險公司急著對沖美元曝險所致,接下來一周,包括台灣、韓國的匯市走勢值得關注;事實上,此波升值壓力已蔓延至南韓,韓元亦出現類似台幣跳升,原因也是壽險公司因美元避險成本高,轉用韓元作為避險工具。
《金融時報》警告,台灣壽險業的償付能力實際上是押注在「央行能有效避免台幣大幅升值」的假設上,若台幣升值幅度過大,可能重創壽險業。
黃士修3日在臉書呼應《金融時報》的分析,他指出,一般而言,各國面對貨幣劇烈升值相對較能應對,因為央行可以無限制印鈔、購買海外資產,但《金融時報》指出,台灣央行進退維谷,一方面長期避免過度壓低台幣,免遭美國財政部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籤。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再掀貿易戰,黃士修指出,台灣在軍事保護上幾乎完全依賴美國,當局不願在此敏感時刻做出任何可能激怒華府的舉動。
黃士修也一一反駁央行2日對於台幣猛升的解釋。
央行第一個理由是,4月初媒體報導美國可能要求台幣升值,這讓市場產生預期心理;黃士修反駁,5月1日,央行曾發布新聞稿澄清,「美國並未要求新台幣升值,國內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怎麼才過了一天,央行就拿媒體報導當擋箭牌。
央行的第二個理由把矛頭指向股市,2日台積電大漲,帶動大盤向上衝,外資大舉買進,美元換成新台幣,市場上美元供給太多,新台幣自然就升值了。
黃士修反駁,單靠股市的單日表現,無法解釋台幣這麼大幅度的升值,5月2日的漲幅是552點,但4月7日,台股跌2065點,4月10日,台股漲1608點,台幣匯率卻沒有劇烈變動。
黃士修批評賴清德政府,第一時間就把台灣談判底牌雙手奉上,央行說「美國沒有要求台幣升值」,根本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由於川普是拿台灣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加徵關稅,央行只好轉移話題,把台幣升值推給股市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