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5月5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收盤報29.672元,創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此波「歷史級別」暴漲引發市場震盪,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坦言新台幣「過度升值」,並多次進場調節,顯示匯市動盪已威脅經濟穩定。本文將剖析暴漲原因、經濟影響及台灣當局的應對困境,揭示匯率政策在台美貿易談判壓力下的脆弱性。
暴漲的驅動因素
根據聯合新聞網,5月2日外資買超台股逾600億元,推升台股加權指數大漲552.61點,創歷史新高。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暫停升息訊號促使資金湧向亞洲高成長市場,台灣因台積電(TSMC)領軍與科技股利多,成為熱錢焦點。外資兌換新台幣的需求直接推高新台幣匯率,引發劇烈波動。
出口商的「拋匯潮」加劇升值壓力。中央銀行新聞稿指出,5月2日新台幣升破31元後,出口商因預期升值持續,恐慌性拋售美元,匯率一度衝至30.83元,創一年四個月新高。中時新聞網報導,5月5日中小出口商拋匯比例上升,顯示恐慌情緒擴散,月底結匯需求進一步放大拋匯規模,形成市場踩踏效應。
傳聞《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可能迫使貿易對手國貨幣升值,引發持有美元者蜂擁拋售美元,賣壓導致美元走貶。市場人士指出,早年有銀行外匯部門主管觀察到,外商銀行常透過發布美元升貶預測的新聞操弄台灣外匯市場,誘導市場情緒,放大匯率波動。中時新聞網指出,楊金龍確認發現投機資金炒匯行為,金額龐大且停留時間過長,央行雖發出警告並驅離,但動作緩慢,顯示投機資金加劇升值壓力。
台美貿易談判的預期進一步推升匯率。瑞典斯堪的納維亞銀行(Skandinaviska Enskilda Banken)分析,市場預期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本週將與亞洲國家達成貿易協議,台灣作為主要對象,資金市場提前反應。雖然央行澄清美國財政部未要求升值,但市場臆測與談判壓力加劇波動,部分人士認為台灣當局在談判中過於順從美方,導致匯率失控。
經濟的多重衝擊
新台幣急升重創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匯率升值壓縮出口企業毛利率,中小企業勢必面臨虧損風險。中央銀行數據顯示,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擴大源於資通訊產品需求,而非匯率操縱,但升值仍削弱競爭力。中時新聞網報導,部分出口行業毛利率已轉負,避險困難,凸顯匯率衝擊的嚴重性。
出口商反對以升值作為貿易談判籌碼,警告若新台幣升破30.8元,企業外移壓力將加劇。電子、機械及紡織業受影響最大,訂單流失風險上升,長期恐衝擊產業鏈穩定。中時新聞網指出,出口產業擔憂賴清德政府對美談判「未談先跪」,恐犧牲經濟利益。
金融市場面臨雙重效應。匯率升值影響資本的跨國流入,熱錢推升股市與房地產價格,短期刺激資產泡沫,美元資產承受壓力。持有美元定存、美債ETF及海外壽險投資人將面臨匯兌損失。財經專家游庭皓警告,壽險業因海外資產未充分避險,匯兌損失惡化,2026年恐無力發放股利,凸顯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脆弱性。
楊金龍澄清壽險業拋匯比例低,認為金融時報的報導沒有根據,跟我們在市場看到的不一樣,主要還是市場預期升值的心態強烈,屬過渡期。此波匯率衝擊,推升資金回流台灣,加劇新台幣升值。此現象顯示預期心理對匯市的深遠影響。
市場信心與政策挑戰
旅美學者翁履中指出,市場憂慮不在升值本身,而在政策透明度不足。中央銀行透過七點聲明澄清未操縱匯率,並於5月5日記者會確認進場調節,但市場質疑其立場過於被動,似受台美談判壓力牽制。總統賴清德提出五點談話,強調升值由市場預期驅動,且台美談判未涉匯率議題,卻未有效穩定信心。
中時新聞網評論,新台幣這波「預期升值心理強烈」,反映市場對「新台幣被出賣」的隱憂。先別說川普可能仿造廣場協議來個「海湖莊園協議」,促使台幣升值,美國還有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隨時可以用這理由制裁、懲罰。市場人士認為,央行因美國盯防匯率操縱而不敢積極干預,導致升值失控,顯示政策獨立性受限。若當局無法明確傳達匯率目標,市場恐持續過度反應,波及實體經濟。
翁履中批評,台灣在談判中可能過早讓步,匯率急升暴露政策被動的困境。相較之下,日本與韓國展現「知美而不媚美」的策略,爭取時間與空間。中時新聞網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時,央行能將盤中升值「校正回歸」,此次卻未見類似動作,引發外界質疑其不作為背後的「難言之隱」。
央行的調節困境
楊金龍承認新台幣過度升值,透露多次進場調節,但效果有限。工商時報指出,央行過去採「順勢調節」策略,但此次升值速度過快,迫使採取更積極措施。中時新聞網報導,楊金龍坦言調節力道未減,但因市場預期過強,成效不彰。市場預估,若新台幣升破30.8元,央行將進入「實質干預」階段。
過度干預可能引發美國財政部關注,雖台灣自2021年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匯率政策需平衡國內穩定與國際壓力。中央銀行新聞稿呼籲企業避免非理性拋匯,但中時新聞網指出,出口商拋售力道劇烈,中小企業參與度上升,顯示恐慌情緒難以遏制。
央行強化政策溝通至關重要。翁履中強調,明確的匯率策略能減少市場過度反應。市場人士建議,央行應公開調節數據以增強公信力,否則難消市場疑慮。當前台灣當局在談判壓力下顯得進退失據,亟需重新審視匯率政策的自主性與透明度。
新台幣的歷史性暴漲既帶來機遇,也埋藏危機。外資熱潮與台股上揚為經濟注入動能,但出口競爭力受損、金融風險加劇及政策被動的挑戰,凸顯台灣當局在匯率失守中的困境。中央銀行需在國內穩定與國際壓力間尋求平衡,當局應以透明策略穩定市場信心。翁履中提醒,匯率策略攸關企業生存與國家利益,台灣若繼續被動應對,恐重蹈日本在1990年代受《廣場協議》導致經濟停滯覆轍。唯有重拾政策主導權,才能為台灣經濟守住長遠保障。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