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展開其第二任期首次重大海外訪問,以沙烏地阿拉伯為起點,打出一場獲得總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中東投資承諾。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14)日指出,此行將對台灣未來的對美策略帶來重要啟示與挑戰,強調「台灣真的不用再喊『民主價值』這樣的口號,半導體這張牌不管是否有換到東西,不如暫時翻篇,趕快想辦法設計另一套吸引川普注意,又不違台灣利益的『多元交易模組』」,否則只能坐在觀眾席,錯失戰略話語權。
翁履中今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川普此行不僅重新定義美國的中東政策,更展現其一貫「交易優先」的外交風格。不但宣布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釋出與伊朗重新談判的意願,還在與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共同主持的美沙高峰會中,獲得了總額高達6,0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包括1,420億美元的美國武器交易與數百億美元的能源、科技、醫療與基礎設施合作。
翁履中指出,在這場高調「交易秀」中,Nvidia、OpenAI、SpaceX等高科技公司領袖齊聚,華爾街巨頭貝萊德與黑石、以及Google、亞馬遜也參與協議,顯示美沙關係進入「資本密月」的新階段。同時,川普家族企業在阿聯酋、卡達與杜拜的龐大商業布局,引發外界對其政策與私利高度重疊的關注。
翁履中也提到,與此同時,白宮證實正在考慮放寬對阿聯酋高端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的限制,可能允許高達150萬片Nvidia H100晶片輸出,引發對晶片可能外流至中國的憂慮。川普政府內部尚未明確此交易的國安條件。在外交方面,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對川普繞過以色列,向伊朗與敘利亞示好表示遺憾。
翁履中認為,這一趟中東之行,不是典型的國際外交巡禮,而是川普風格的「全球交易巡演」。這位總統的訊息很清楚:「只要你能給我美國想要的錢或好處,一切都能談,敵人可以變朋友,價值可以退位讓利潤上桌」。
翁履中點出,川普對伊朗與敘利亞的政策轉向,與其說是戰略再調整,更像是一場「交易再啟動」。解除敘利亞制裁,是對沙國的回報;釋出對伊朗的善意,則是為未來投資與穩定能源市場鋪路。他進一步指出,美國現正考慮放寬對阿聯酋輸出高端AI晶片的管制,表面是技術轉移,實則是以科技為籌碼的談判手段。
針對此行對台灣的啟示,翁履中直言,這是教科書級的「挑戰與機會」。川普不關心什麼外交道德或地緣戰略傳統,只要有利益、有機會、有舞台,他就有意願「合作」。這種風格對小國而言雖有風險,但只要策略靈活、表現突出,反而可能創造突破。
他提醒,川普回歸後,台灣若繼續高喊「民主價值」口號將難以獲得同盟實質支持,川普在乎的是立刻能兌現的好處、可以落袋的政績,不是價值宣言,「半導體的戰略價值已透過台積電赴美投資實現,台灣要思考的是我們還有什麼能吸引他的眼光,成為新的交易起點?」
翁履中建議,台灣應儘速設計能吸引川普注意的「多元交易模組」,如美國就業、科技合作、教育交流與綠能轉型等「可量化的成果」,作為半導體之外的替代籌碼。他指出,半導體牌已經打出,下一步應思考新籌碼如何包裝,「川普要的是一筆好交易,不是一場好關係。」
他提醒台灣決策圈:「不要再當只想讓朋友開心的一方」,在交易型國際秩序中,台灣需要成為主動設計議價內容的參與者,而非只在旁觀眾席上為他人喝采,看別人談成大單,錯失戰略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