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風暴席捲全球:東亞命運的十字路口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川普(Donald Trump)重掌美國,掀起「川普革命」,不僅重塑美國政治,更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帶來不可逆衝擊。這場革命以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為核心,挑戰戰後自由貿易與同盟體系,迫使日本、台灣、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重新審視自身定位。川普政策背後,是美國中部勞動階級對全球化不滿的「真實的想法」,以及對盟友「不再無條件庇護」的強硬態度。本文探討其對東亞經濟、安全的影響,並分析日本、台灣、韓國及東南亞的應對策略。

川普革命的本質:孤立主義的回歸

川普政策看似衝動,實則復興戰前美國孤立主義。他公開顯示對多邊主義的排斥,強調「美國優先」,要求盟友與貿易夥伴停止「依賴美國」。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達8,500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大陸逆差占3,800億美元,對日本約600億美元。川普以此為由,推動高關稅與保護主義,縮減赤字並振興製造業。

孤立主義源自美國內部不平等加劇。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1990至2020年,美國中部製造業就業崗位減少約30%,白人勞動階級對全球化精英的憤怒成為川普支持基礎。他的直白言論雖被批缺乏理性,卻反映民眾對既有秩序的失望,標誌美國從「世界警察」向內縮的轉變。

關稅戰的衝擊:東亞供應鏈的重塑

川普關稅政策是革命核心,旨在保護美國產業並縮減貿易赤字。根據日本總研首席研究員野木森稔2025年5月的報告,川普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25%關稅,對日本、韓國、台灣等盟友為10%至20%,涵蓋鐵鋼、汽車、半導體、能源等產業,甚至可能擴及電影與航空業。2024年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4,300億美元,從日本1,770億美元,從韓國1,200億美元,從台灣890億美元,高關稅將大幅提高出口成本。

日本汽車產業首當其衝。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占總出口38%,約700億美元。川普要求日本車企放棄墨西哥或加拿大生產,轉在美國設廠,否則面臨25%關稅。韓國汽車業同樣受壓,2024年對美出口汽車約310億美元,現代汽車雖在美國設廠,仍需擴大投資。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挑戰,2024年對美出口半導體約390億美元,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符合「脫中入北」策略,強化對美供應鏈。

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亦受波及。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1,090億美元(電子產品與紡織品),泰國出口490億美元(汽車零件與農產品)。川普的「地產地消」政策迫使企業轉至美國設廠。同時,野木森稔預測,東亞國家(台灣除外)將加速「降低對美依賴」,強化東協內部供應鏈。2024年東協內部貿易額達3,750億美元,占總貿易24.5%,顯示區域合作潛力。

同盟關係的裂痕:東亞的戰略兩難

川普對盟友態度冷酷,要求日本、韓國、台灣分擔更多軍事與經濟成本。他質疑駐日美軍的「體恤預算」,2024年日本負擔約20億美元,川普要求增至30億美元以上。韓國駐軍經費2024年為10億美元,亦面臨上調壓力。台灣無正式駐軍,但2024年美國對台軍售額達79億美元,川普可能要求更高經濟代價換取安全承諾,與台灣「脫中入北」政策下的親美路線相符。

這動搖東亞同盟根基。日本仰賴美國核保護傘,2024年國防預算約560億美元,占GDP僅1.3%,遠低於北約盟友的2%。面對中國大陸、俄羅斯、北韓核威脅,日本難以脫離美國。韓國2024年國防支出占GDP2.6%,但北韓核挑釁使其高度依賴美軍。台灣地緣處境嚴峻,2024年國防預算190億美元,占GDP2.4%,面對中國大陸軍事壓力,美國支持不可或缺,促使台灣進一步靠攏美國。

川普的「真實的想法」即「不再無條件保護盟友」,迫使東亞選擇:繼續依賴美國,承擔更高成本;或與歐洲、東協合作,構建自主框架。歐洲已朝自立邁進,2024年歐盟國防支出成長15%,達2,800億美元。日本、韓國因地緣複雜性陷入兩難,台灣則明確選擇強化美台關係。東南亞傾向中立,2024年東協國防支出600億美元,多聚焦內部安全。

自由貿易的終結:區域秩序的崛起

川普的高關稅與孤立主義終結了戰後自由貿易體制。世界貿易組織(WTO)功能失調,2024年僅處理全球貿易爭端10%,而2025年全球貿易額成長預計放緩至2.5%,低於2023年的3.2%。東亞出口導向經濟受重創: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占總出口18.6%(1,770億美元),韓國16.4%(1,200億美元),台灣17.1%(890億美元),越南30%(1,100億美元)。高關稅迫使東亞國家重新布局。

區域貿易框架因此崛起。日本與韓國強化《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2024年其成員國貿易額占全球14.4%。《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涵蓋東協、日本、韓國,貿易額占全球30%,越南對RCEP成員出口成長8%。東協內需潛力大,2024年GDP達3.5兆美元,預計2030年達5兆美元。日本內需占GDP 75%,韓國70%,計畫2027年前將國防支出占GDP提高至2%,以支持自主性。

台灣則因地緣政治限制,未能加入CPTPP或RCEP,未來加入可能性極低。其「脫中入北」政策聚焦深化對美關係,2024年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簽署首批協定,對美投資成長12%。台灣內需占GDP 65%,國防支出目標2027年達GDP 3%。東亞其他國家轉向區域合作與內需,標誌新秩序的形成。

川普革命是全球秩序轉換點,東亞面臨經濟與安全挑戰。高關稅重塑供應鏈,動搖同盟,終結自由貿易時代。日本、韓國、東南亞需在依賴美國與區域合作間尋平衡;台灣則因「脫中入北」政策,選擇深化對美依賴。但這條路真能確保安全與繁榮?過度靠攏美國,是否將台灣推向地緣衝突的前線,特別在中國大陸壓力下?川普的「美國優先」承諾,能否穩定兌現?台灣的未來,是否如預期順遂,抑或潛藏危機?答案尚未明朗,留待時間檢驗。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