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叫賣PL-15霹靂飛彈殘骸?印媒:日、法已上門

印方公布的「PL-15E殘骸」圖片。圖/取自騰訊網
印方公布的「PL-15E殘骸」圖片。圖/取自騰訊網

一則關於印度「繳獲中國PL-15E飛彈殘骸」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印度媒體高調宣稱,印度空軍在衝突中「成功攔截」並繳獲一枚巴基斯坦空軍使用的中國制PL-15E長程空對空飛彈,引發法國、日本乃至「五眼聯盟」國家的興趣,紛紛要求獲取殘骸分析技術。

印媒強調,PL-15E此前被稱為美製飛彈「AIM-120終結者」,具備145公里射程、AESA有源相控陣列雷達導引頭及雙脈衝發動機等先進技術,此次「完整繳獲」是全球首次,堪稱「史詩級勝利」。

仔細查看印方公布的「PL-15E殘骸」圖片,所謂「完整繳獲」照片中僅展示飛彈尾段,包括推進劑殘餘、燃料箱體和噴管結構,關鍵的導引頭和戰鬥部完全缺失。從長度看,這截殘骸僅約2公尺,不足完整版飛彈的一半。軍事專家分析,這枚飛彈的導引頭已成功引爆,可能是擊中目標後或脫靶啓動自毀程序,才導致僅剩尾段墜落,並非印軍「攔截繳獲」。

現代空對空飛彈為防止技術洩密,普遍設計自毀機制,若脫靶未命中,導引頭會主動銷毀核心部件;若命中目標,戰鬥部則會引爆,摧毀關鍵結構。美軍早期「響尾蛇」飛彈因無自毀程序,脫靶墜落後被繳獲,直接導致蘇聯仿制出AA-2飛彈,中國後續也在此基礎上研發了PL-2等型號。此次PL-15E,若如印方所稱「被電子干擾後墜地」,戰鬥部應保持完整;但殘骸顯示戰鬥部已引爆,說明飛彈已完成攻擊任務,與「成功攔截」的說法自相矛盾。

PL-15霹靂飛彈所遺留的殘骸。圖/取自洋務先驅張之洞微博

PL-15霹靂飛彈所遺留的殘骸。圖/取自洋務先驅張之洞微博

PL-15E的技術核心集中在導引頭和戰鬥部,AESA雷達的信號特徵、抗干擾算法、制導模式等,均封裝於飛彈前端,這些才是逆向研究的關鍵。

印方獲得的尾段殘骸,僅包含燃料艙(常規鋁合金材質)、噴管及尾翼(上世紀90年代技術水平),雙脈衝發動機的燃燒室設計、燃料配方等核心技術早已隨戰鬥部爆炸消失。「廢料級」殘骸,連基礎的逆向工程價值都不具備,印度或西方根本無法從中推測PL-15E的核心性能。

至於印媒宣稱「日本、法國已上門合作」的說法,目前僅為印方單方面表述,法、日官方均無相關消息。稍有軍事常識便知,法國「流星」飛彈技術成熟,已裝備印度「飆風」戰機;日本自衛隊則依賴美制AIM-120飛彈,二者均無需通過印度的「廢品」研究技術。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